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2023-10-23 12:02:53)
标签:

徒步

崂山

二仙山

白云洞

雕龙嘴西山之巅,二峰南北毗邻,南者大仙山、北者二仙山。大仙山稍低,峰峦崛立,峭不可攀;二仙山为山梁叠石,起高以丈,是故高而犹低也。二仙山穿石隙,山顶岩石倾倚,如撮指出者,一指台阶天成,曰天梯,交指险要处,曰三步紧,上天梯跨三步紧,蹒跚以登顶,韩公“危望跨飞动,冥升蹑登闳”,想必如是也。极巅会仙台,如高椅来迎,可一人南面端坐,台上勒字曰仙。当其时也,剧风猎猎,凌空独坐,如乘风驭气,泠然而善,一念九万里,绝云气而图南!曲肱而枕,乐在其中矣。二仙山岭西,突峰兀立者,借粮台也,崮台高十丈,四周绝壁如削,仅一线登,传为仙人借粮处,台顶平阔,石构遗迹尚存。

“地辟灵源称洞府,天留图画出名山”崮岭南坡数武,巨石合围架窟,道人因地制宜,营为紫府,曰白云洞。是处背岩临涧,玄武垂头,龙虎拱护,庭前二公孙,与朱雀石并舞,四灵毕集方寸,天造罡单以踏斗。洞后尝有华盖松,虬枝婆娑,曰云洞蟠龙,惜乎古松不存。不足者白虎开口,又监兵犯中,乃有囊日之灾

拾级青龙石,迹履聊斋先生,眺二仙山,瞰烟波浩渺,浮云聚散,乃叹际遇之无常。“古洞深藏碧山头,羽士一去白云留。愿叩柴扉访逸老,不登朱门拜公侯。砚水荡净海水垢,笔尖点消九天愁。不求人间争富贵,但做沧桑一嘹鸥”。抚今追昔,其心如一也。

玄武石额“白云洞”,晚清翰林、日照尹琳基题,笔力遒劲。山门外左手,摩刻“白云为家”,旁注“余在崂山抗战时,移市政府于华岩寺,以白云洞为迎宾馆,遇敌焰颇猖,辄以洞为掩蔽之所。今云山犹昔,空怅前情,爰志不忘。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吴县李先良志白云为家”,古已有之,后人重取书年月,爱其意境高远也。李氏字注俱佳,然年来凿空,吾辈不知何意,徒留怅然。

明代蓝田游记,“巨峰之巅,有洞曰白云,甲于巨峰。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蓝氏言巨峰之巅,疑为大仙山之误,又移花接木以尽美,意在文末之叹,“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琅琊、芝罘,以秦皇之巡游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亦有幸与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二仙山、借粮台,皆多烈风。借粮台高风长驱,清凉接天,余以为,得名必类会仙台,皆玄妙高古者,“借粮”实为“接凉”之讹也。

南朝沈约《善馆碑》,“至道玄妙,无迹可寻,九仙缅邈,或藏形洞府,或栖志灵岳,达人独往之事,止欲渐去喧嚣,稍离尘杂。於是既加整葺,营建堂宇,庭流松响,户接云根”。福地洞天百余,及身临其境,去喧离尘者,其唯白云洞乎!至于白虎为煞,形胜之设在天,而分理在人,洞然则无他矣。

癸卯九月初四重访白云洞,是为记。

注释:

“危望跨飞动,冥升蹑登闳”,唐·韩愈联句诗。

“图南”,典出庄子《逍遥游》。

地辟灵源称洞府,天留图画出名山”,·傅辉文《游白云山》(广西梧州白云山)。

“四灵”、“罡单”、“踏斗”,风水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灵,道人步罡踏斗,醮坛上取方丈地,以四灵、二十八宿、九宫八卦设罡单,以象九重天,行禹步做法。

白虎开口”,风水谓白虎煞。“监兵”,白虎之别称。

“囊日之灾”,民国二十八年,日寇犯白云洞,戕杀道士六人、伙夫二人。

“古洞深藏碧山头”,清·蒲松龄《题白云洞》。

后人重取书年月”,唐·王建《北邙行》。

明·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蓝田(1477-1555),即墨人,明弘治五年乡试亚魁,山东提学批其卷曰,“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嘉靖四年,蓝田巡按陕西,晚年归家讲学,以诗酒自娱,数游崂山。《绢本蓝六世祖蓝田行乐图轴》现存即墨博物馆。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崂山仰口二仙山白云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崂山鹰定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