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探《徐草纸传、芭蕉扇咏、并古镜咏》作者“讷庵”

(2019-01-28 19:07:36)
标签:

文化

字画

2019年1月18日参观汕头博物馆,看到一长字幅,书《徐草纸传、芭蕉扇咏、并古镜咏(此名为本文作者为称呼方便所拟),徐草纸传》讷菴”撰。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博物馆是否有此文物或作者的介绍,回来后对“讷庵”之名很好奇,而网上也找不到相关文章,只好试着自己“考究”一下了。

“吴下”一般指以吴郡(今苏州)为中心的苏浙地区,“桃花位于苏州,从宋代开始桃花坞多有兴废,但都以士绅园林会馆为主明代,唐寅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唐寅《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无花无酒锄作田。”

嘉庆年间,吴县知县唐仲冕以唐寅族裔身份建“唐解元祠”,署室名“桃花仙馆”,祀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草纸传》中的“唐老人”,不知是否也是唐寅族裔?抑或巧合?

“府学尊经阁”,今苏州中学内,清康熙年间在此创建紫阳书院。

又据徐草纸传》“先人不欲仕本朝”,推测徐草纸的祖辈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桃花坞正是清代才开始民宅鳞次栉比,徐草纸才有可能“恒居桃花冷巷中”

“徐草纸者,吴下隐君子也”,熟悉或知道这段故事、并为之立传的,不会是吴郡之外的人。从现有网上资料看,叫“讷庵(菴)”或号“讷庵(菴)”的人虽不多,还是有几个不同时代的讷庵,但是吴郡的讷庵”只有一个,那就是清代的讷庵

许平清刘讷庵墓志铭考释考证刘讷庵江苏吴县人,原名刘金省,字惺常,别字讷庵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2月20日,享年七十周岁,推断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刘讷庵之子刘恕,就是苏州留园的旧时主人。

徐草纸传》写于癸丑春三月,清代的癸丑年分别是1673年、1733年、1793年、1853年刘讷庵生于1724年卒于1794年12月,1733年时仅9岁,不太可能以“讷庵为号为人立传,所以徐草纸传》刘讷庵写于1793年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以上推论不谬,刘讷庵存世墨宝除了在翟大坤作品《秋山高隐》引首“烟霞供养”“云屏先生往岁客甫里,作秋山高隐图赠素岩先生,庚子(1780年)秋来游东峰,行笈中出此卷见示,真得气韵生动之妙,把玩岁月,即以当谷神之养可也,讷庵刘金省书。”又多此一幅,但字迹颇不相类,尚待后续考证。

徐草纸传》徐草纸”居于桃花坞,或哭或笑,人莫知其故,“唐老人”非常人,或许作者“徐草纸”与“唐老人”隐喻桃花坞的唐寅故事,也未可知。

本文作者非专家,资料、水平均有限,高人指正谬误。

 

讷菴”《徐草纸传、芭蕉扇咏、并古镜咏》照片及原文。

试探《徐草纸传、芭蕉扇咏、并古镜咏》作者“讷庵”

徐草纸传(“蓬壶”闲章)

徐草纸者,吴下隐君子也,不欲传姓名,但自称徐草纸,人亦以徐草纸呼之,究不知其真何姓名,或曰先人不欲仕本朝,嘱子孙隐姓名也。恒居桃花冷巷中,败屋两三椽,一榻之外破书数卷而已,居常素食,或哭或笑,人莫知其故,问之亦不答。天晴担草纸出游,人争买之,并不较值,携钱一笑而归。每逢宿学老儒,必静听讲书论事,待讲毕而已,否则至暮不言去。草纸担则付之街衢,咸知徐草纸物,亦无人盗取。先自,有唐老人者,口操北音,住府学之尊经阁中,布衣茹素,一蒲团外即其坐卧居处,识者知此老非常人。一日坐化蒲团中,邻老敛钱殓葬。忽来一人,大哭倒身良久不起,乃徐草纸也。

癸丑春三月

讷菴撰(“长庆之印”钤印)

 

满庭芭蕉蔽天绿,室生虚白不染尘。翦叶作用皮扇,时与尘尾挥频频。

盈握讶似碧琉璃,凉意飒爽快心神。猛烈灼宇如苛政,并以剥肤焚及身。

扑地炎炎无可避,安得暑夏不病民。世间谁种迎凉草,随处飕飕风扬仁。

夏日无聊客有芭蕉扇嘱咏偶书数语应之

 

接幅)

古镜莹莹贮秋水,悬诸座右不敢视。视之露出本来真,始信无分我与尔。

今之世情太离奇,当前奖誉退后毁。面目悦人终然,心计涉世用狡诡。

一时赚得富贵来,不顾面叱十手指。………

 

附二:参考文献清刘讷庵墓志铭考释摘录作者:许平

苏州博物馆碑刻“皇清例授朝议大夫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加三级讷庵刘公合葬墓志铭”刘讷庵江苏吴县人,原名刘金省,字惺常,别字讷庵墓志铭刘讷庵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2月20日,享年七十周岁

志文载:“讷庵幼有异禀,弱冠习制举业,所作精深博大,乡先辈见者,咸击节奖赏。丙子秋1756年,以国学生应顺天乡试,中式,因额溢改置副榜。己卯1759年遵例就铨主事,得刑部云南司。

志文载:“在官三载,明习律意,剖决无滞,于秋谳及见审之案,详慎研鞫,务期平允。尚书舒文襄公、秦文恭公,嘉其勤敏,欲荐诸朝。”

志文载:“讷庵以亲老不能迎养,力辞,请假回籍。旋遘本生考妣忧,毁瘠如礼。事嗣母叶太恭人左右,就养者三十余年,虽白发垂领,犹依依膝下,肃如也。古称求忠义于孝,温太真勋在社稷,犹以绝裾见非于清议,如讷庵之引疾侍亲以终其身,岂非古之敦行君子乎?”

志文载:“生平俭于自奉,诲子弟以读书明理为先,于宗族教育周恤,亲疏无间。岁饥出储粟,平粜为糜粥,以待饿者,所全活甚众。叶太恭人七十寿辰,止佃户勿收租,人其有德于乡党。”“惠泽晚犹及乡井,身登三吏备六行,在邦在家人所敬”。

志文载:“余与讷庵定交都下,阅今垂四十年,晚节先后归田,过,知讷庵者宜莫如余。”

刘讷庵墓志由钱大昕撰文并书丹,由金士松篆盖

刘讷庵存世墨宝可见于清代翟大坤所作《秋山高隐》图卷。翟大坤(?—1804),字子厚,号云屏、云屏散人,后因耳疾失聪、又自号无闻子,浙江嘉兴人,寄寓江苏苏州。翟大坤传世作品不多,《秋山高隐》图卷作于1773年,是其少有的一件精品巨作。刘讷庵题引首“烟霞供养”“云屏先生往岁客甫里,作秋山高隐图赠素岩先生,庚子(1780年)秋来游东峰,行笈中出此卷见示,真得气韵生动之妙,把玩岁月,即以当谷神之养可也,讷庵刘金省书。”钤印:刘印金省(白文)、惺常(朱文)、讷庵(白文)。此件作品,书画合璧,意境清幽,从刘讷庵言语中,我们可知他很喜欢这件作品,并深知书画鉴赏之道,正如此画作者翟大坤在跋语中所述:“善鉴笔墨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