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文之前,先说几句题外话。
何国门先生乃当代著名印人,书画印兼善。曾经见过他画的竹子《非龙非凤图》,竹子居然画得如龙之蟠,似凤之翔。端的城市山林襟怀、京华大隐手眼。很长时间里,我一直纳罕,何先生怎么把竹子画得如此瑰姿艳逸?
这日读“红楼”,心下才若有所感。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写贾宝玉午后闲闷,信步而行:
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往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
以前看这一段,一翻而过。今日才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八个字意味无穷,看官们切莫轻轻放过了。
或曰:不就打个比方,形容一下竹林的形貌和风响,哪里有什么深意。
真的吗?
“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是何景象?
答曰:仙子之所居也。
第十七、十八会“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政带领贾宝玉及众门客为大观园各处拟匾额对联,后来的黛玉住所当时拟名“有凤来仪”。很不一般吧。元春娘娘试宝玉诗才,宝玉为“有凤来仪”所赋无言律第一句就是: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李长吉《天上谣》有句:“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风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凤鸣龙吟、吉祥止止的美好景象,只能是天上才有啊。宝哥哥在潇湘馆前看到了,听到了,你说,林妹妹在宝哥哥心中是何等美好。“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八个字,描写的是居住环境,曲笔渲染的是林黛玉的清脱飘逸孤标傲世。黛玉,就是宝玉心目中的世外仙姝啊。
细细检索,竹子、凤凰、潇湘女神三者关系很不一般。
竹,与凤大有渊源。上古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魏刘祯诗曰“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说来凤离不开竹,是没有疑议的了。竹子称为“凤尾”,顺理成章。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姐妹让芳官“”捡你极好的曲子细细唱来”,芳官开头两句唱的就是“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翠凤毛翎”是什么,就是竹枝呗。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脂砚斋批语是“写出扫花仙女”。这只花帚是用啥做的?小说没有交代。笔者猜想,应是“翠凤毛翎”。
竹,又和传说中最为高贵、美丽的舜帝之后娥皇、女英关系千丝万缕。上古传说,舜南巡不归,娥皇、女英寻至洞庭,闻舜死于苍梧之野,扶竹而哭,竹尽染泪,乃赴湘流而死。其后,楚人尊为湘水之神,此竹名湘妃竹。竹子,又成了湘水女神的一个化身。“红楼”中湘云打趣林黛玉为“潇湘妃子”,而“潇湘妃子”也正式成了黛玉的雅号。
竹子、凤凰、潇湘妃子三者绸缪难解的关系,实则“背面敷粉”,大可见林黛玉在贾宝玉心目中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地位。因为“人中龙凤”,是对人德才最高的褒美。“盼子成龙,盼女成凤”嘛。龙、凤分别代表着男性、女性两种最高的人格理想。
对龙的解说,以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段最为精彩贴切。
曹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 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关于凤凰,《大戴礼》上说“羽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宋玉《对问》曰“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乎窈冥之中”。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黛玉,就是人中凤,宝玉心目中最尊贵的女神啊。
这样解读,是不是弄得过于玄乎了?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曹翁对薛宝钗住处环境的描写:
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花仙藤愈结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诸位看官,感觉如何?
描写半天,笔致生动的核心词一是“异香扑鼻”,二是“累垂可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比较一下,还是很不一样的。
简直是仙凡有隔。
[问山寻水客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