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龙图——福建官局光绪、闽关、“闽”字大清铜币

(2012-11-21 15:54:37)
标签:

清西陵

关光绪

面值

年间

错版

一、福建官局光绪铜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福建省铸币。

      清光绪二十六年,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铸铜元,畅行市面,成效显著。同年十月,闽浙总督许应骙奏准仿照广东做法,在福建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种币值。其中二十文铜元仅红铜一种;十文铜元有红、黄、白三种铜质。另外,尚有合背合面及英文误书错版存世;五文铜元有红铜、白铜两种,还有黄铜合背错版。

 

 

 

http://s13/mw690/b35e583axcf4d885578ac&690

 

                                                    正面
 
 
http://s3/mw690/b35e583axcf4d912091d2&690                                             背龙
                                               正面
 

                                      背龙

 
二、福建闽关光绪铜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福建省铸币。

    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闽浙总督许应骙奏准在福建开铸铜元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福建将军祟善又奏准在马尾船政署前设闽海关铜币局,铸造“闽关铜元”。红铜质,仅十文一种币值。按币面“闽关”两字大小不同,可分为大字版、小字版两种。按背面龙图及英文书写特点,还可分出“闽关龙”和“官局龙”两种版别。

                (无实物图)

  三、“闽”铜币字大清

     清光绪至宣统年间福建省铸币。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福建省依照户部所颁铜元祖模,改铸新币——“闽”铜币字大清。分十文、二文二种面值。其中十文铜元有丙午、已酉两种纪年,均为红铜质;二文铜元,仅见丙午纪年一种,质为黄铜。

 

http://s16/mw690/b35e583ax01908771e13f&690                                               正面

http://s12/mw690/b35e583axcf4dc0997bdb&690

                                                    背龙

 

 

 

http://s10/mw690/b35e583axcf4db61a5519&690

                                                 正面

http://s7/mw690/b35e583axcf4dfb30dfa6&690



                                            背龙

 

http://s3/mw690/b35e583axcf4ddaa556d2&690

                                                正面

 

 http://s15/mw690/b35e583axcf4de5ababbe&690

 

 
                                                                                                                                                  背龙
(铜帀为本人藏品)
 

http://qingchao.duapp.com/IFrame/images/11.jpg

             清德宗 光绪皇帝

             爱新  觉罗·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载湉四岁登基,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同治帝死后无嗣,遂入继为帝,因年幼,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光绪帝19岁开始亲政,当时帝、后矛盾,各成一党,争权激烈,中日甲午战争起,他力主抗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力图摆脱后党束缚,巩固统治地位,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采用康、梁主张,“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维新。1896年6月11日,下定国是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裁减绿营,发展工商业,,改革考试制度,办学堂,设译局、报馆,奖励新发明等。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光绪在位34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崩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崇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