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青年报》2025年10月21日发《管仲巧借水势缩小贫富差距》

(2025-10-23 13:56:15)
管仲巧借水势 缩小贫富差距
管仲,姬姓,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也被世人赞誉为“天下第一相”。
《管子》里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年,齐桓公外出视察,看到城外的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不仅衣不遮体,而且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情景非常惨淡。齐桓公又看到城里的那些商人则生活富裕,整日花天酒地,两者之间差别何其之大。
齐桓公打算“剥夺”那些商人们的财富,去救济那些贫困的农民。不过思来想去,齐桓公一时拿不定主意,这个办法到底可不可行。最后,他将管仲叫到身边,想要听取一下管仲的意见。
管仲在听了齐桓公的想法后,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他的这一想法。齐桓公当即显得有些不悦,不过,管仲貌似一点也不害怕,他对齐桓公直言道:“虽然此事的出发点很好,但是,这样大张旗鼓地去剥夺商人们的财富,不仅会有损您的形象,而且还会给人以办事简单粗暴之感,当然也会让那些商人们的面子过不去。咱们最好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帮助农民富裕,又让那些商人们心服口服。”齐桓公觉得管仲说得在理,最后让他赶紧想出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管仲就来拜见齐桓公,告诉他自己已想出一个好办法。齐桓公立即让他说出听听。管仲回道:“我们可以引水穿过城内的商业大街,将水流引入城外的低洼湿地。当水流穿城而过时,沿街饭馆、肉铺里含有油水的排泄物,也就随着流水注入城外湿地。时间不长,当那些湿地的水面扩大后,水中便会有丰富食物,鱼虫自然也会大量繁殖,各种鸟类也会随之飞临。届时,过去郊野的积水洼地,就会鸟跃鱼翔,水波荡漾,变成了一处绝佳风景。还怕没有人来参观消费?”
听了管仲的主意后,齐桓公拍手叫好,并立即派人按此法实施。果然,一年之后,情况正如管仲料想的那样,当湿地变成美景之后,城里的商人和商家子弟纷纷来此,或观水为乐,或饮酒为乐,常常日暮时分才恋恋不舍地回城。
如此一来,商人惦记着游乐,买卖都急于成交,不像往日那样斤斤计较,常常是贱卖贵买。相反,农民进城赶集,就能贱买贵卖。同时,城里商人和商家子弟在城外的水上游乐,极大增加了各种生活消费,而城外农民却又摇桨划船、引粥卖浆,从城里商人和商家子弟那里获取了一系列服务收入。
城里富贾买卖收入减少了,消费支出增大了;城外农民买卖收入则增加了,赚钱的途径也增多了。两相比较,一减一增之间,当然城外的农民迅速富裕起来,而城内商贾赚取暴利的日子也一去不返。
管仲的决策之所以巧妙,在于避免了齐桓公就事论事正面冲突之法,而是改从侧面入手,通过以水穿街、制造水景之法,一则巧妙平衡了城乡之间交易所得的差距;二则巧妙增加了商贾消费和农民收入,因势利导,声东击西,从而有效缩小了贫富差距。
隋末至唐初时军事家李靖曾说:“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意思是说:像乐毅、管仲、诸葛亮这样的名将贤臣,作战必胜、防守稳固,若没有审度天时地利的智慧,怎能做到呢?所言极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