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520期发《曾国藩“相人”》
(2025-10-23 13:53:45)曾国藩“相人”
晚清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异军突起,形成一股飓风,迅速席卷长江以南地区。当时,刚刚登基的咸丰帝征召曾国潘,让他组织民兵,负责剿灭这些“反贼”。
曾国藩受命后,虽然一直广招人马,奈何人手依旧不够。最后,他打算在家乡征召士兵入伍,作为湘军的补充。公告发出后,前来应征的人络绎不绝。
一天,一个湖南老乡前来投奔曾国藩。这位老乡穿着朴素,为人诚恳且才思敏捷,像是勤劳肯干之人。老乡表示,希望能一直跟随曾国藩,愿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曾国藩见对方说得如此真诚,便打算给老乡一次机会。
让老乡正式上任前,曾国藩打算请对方吃一顿饭,以表自己诚意。吃饭时,两人边吃边聊。这位老乡的确胸有才学,从当前朝廷形式预测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最后谈到平定太平军的策略,且说得头头是道,让曾国藩非常满意。
然而,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难得的一位人才,曾国藩却在和对方吃完饭后,只是叫身边的人给了他一些银子,竟然将其打发走了。
身边人不解,忙问曾国藩:“现在正是招兵买马之际,如此优秀的人才,为何送上门来也不要?”曾国藩无奈地叹息一声,将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番,众人听后连连点头。
后来,这件事被曾国藩写在信中,寄给弟弟曾国荃,最后还收录在《曾国藩家书》里。原文这样记载:“某家赤贫,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宁其素耶!吾恐其见异思迁,故遣之。”
原来,当时吃饭的米不像今天这样,全是白白的米饭。因为那时的碾米技术还不成熟,米粒中难免参杂有秕谷外壳。而那位老乡虽然看起来朴实勤快,可吃饭时,却把饭里的谷壳一一挑捡出来。
曾国藩观察到老乡这个举动后,感觉此人做事太过摆谱,因为他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做客,吃饭时就如此挑剔,可见其内心并不稳定,日后也很有可能见异思迁,所以,曾国藩并没有将其招至麾下。
正是拥有这种细节处观人的能力,曾国藩才没有让那些低素质的人掺合进来,同时让整支湘军实力倍增,最终击败了强大的太平天国军队。
现实生活中,得细节者,得天下。细节不仅能放大一个人的品质,更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