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宜兴日报21年2月23日的《不争一时长短》,又被文贼张雨盗发2023年7期《做人与处世》。
(2023-06-15 13:46:09)《不争一时短长》
1979年,刚刚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陈忠实凭借小说《信任》,荣获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不久,主办方便通知他去北京参加颁奖典礼。
那天,当陈忠实在火车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后,他惊讶地发现,坐在对面的,竟然是他非常“ 熟悉”
的一位评论家。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就在前不久,当他的小说《信任》获得大奖后,正是这位评论家在报纸上对他的小说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他将陈忠实的小说评判得一无是处,对此,陈忠实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这次,当两人意外在火车上相遇时,那位评论家仍旧不依不饶地大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劝诫陈忠实,希望他以后能听自己的“良言”,在创作过程中加以改进。
陈忠实听完对方的抨击后,虽然有些生气,却没有显露出一点声色,而是微笑着说:“
很高兴您能仔细读完这本小说,我还以为没有人读过它呢。这是我的第二篇小说,以后我会继续写下去,希望您能继续关注下去。”
说完,陈忠实还很友好地给对方敬了一支自己卷的旱烟。
听完陈忠实的一番话,那位评论家为自己刚才的言论感到非常羞愧。他以为陈忠实会因为他的言论大发雷霆,并与他发生争吵,这正中他的下怀。然而,陈忠实却用和平的方式代替了这场本该发生的纠纷,这让那位评论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他一改往日看不起人的态度,诚恳地向陈忠实道歉,并与陈忠实亲切地交谈起来。
正是陈忠实的宽容和隐忍,才让那位尖刻的评论家由衷地敬佩他,这种高人一筹的谦逊的确令人赞叹。
聪明之人,往往懂得忍一时之气,在他人的批评声中找到出口;莽撞之人,则在批评声中极力反驳。不争一时短长,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全身心地投入到长远目标中,那么眼前失掉的,终将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严防文贼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