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老年》3期发《名角背后的人物》

(2023-03-27 16:02:51)
名角背后的人物
程砚秋(1904年-1958年),原名承麟,著名的京剧演员,工旦角,同时也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生活中的程砚秋为人和善,待人诚恳,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一直心怀感恩。
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天,正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教书的翁偶虹,前去拜访当时早已红遍上海滩的程砚秋。看到翁偶虹的到来,程砚秋并没有摆架子,而是热情地接待了对方,同时从书橱中取出清朝焦循所著的《剧说》,翻到其中的一页对其说道:“您看看这条材料,能否编成一个戏?”
当时的翁偶虹还名不见经传,他接过书一看,原来只是《只麈谈》上一条百余字短文,说的是破壳赠囊的故事,里面甚至没有人名,只是一个故事梗概。翁偶虹看后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将这件事情做成。
看到翁偶虹犹豫不决的样子,程砚秋热情地鼓励道:“根据您之前写的《瓮头春》,我相信您一定会用轻松愉快的手法,完成一个轻松愉快的剧本。同时我也相信,您一定会轻松愉快地写这个剧本,我们也会轻松愉快地排演这个剧本。”
得到鼓励的翁偶虹于是以此百字资料为基础,精心设计了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最终仅用了半个月时间,便写出了后来成为其代表作的《锁麟囊》。那天,当翁偶虹将剧本拿给程砚秋看时,程砚秋既惊讶又惊喜,看过之后,他对剧本也非常满意。
虽然翁偶虹写此剧本仅花了半个月时间,但认真负责的程砚秋却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构思剧中的唱腔、身段等。最终,《锁麟囊》的演出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并一连演出十场,并且场场观众盈门。十场过后,观众纷纷要求续演,于是不得已又接连演了十场。而程砚秋更是凭借此剧大放异彩,一举奠定了其“四大名旦”的地位。
不过,此时的程砚秋“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剧本的创作者翁偶虹。于是,有一次在谢幕之际,程砚秋特意将翁偶虹邀请上台来,对着场下的观众谦逊地说道:“其实,并不是我的演出有多么精彩,实在是《锁麟囊》的这个本子写得非常好。站在我旁边的就是创作了《锁麟囊》剧本的翁偶虹先生,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高手,同时,他也是我一生都需要感谢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