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讲与口才》3期发《不愿离去蒙讥嫌》

(2023-03-05 14:25:28)
不愿离去蒙讥嫌
李叔同(1880年-1942年),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虽出家为僧,但他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一直关心时局,拥有一颗亦诚的爱国之心。
1937年5月,李叔同应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的邀请,前去讲律弘法。当时的李叔早已遁入佛门,成为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所到之处极受他人尊敬。接到倓虚法师的邀请后,李叔同欣然应允,不过,他提前与倓虚法师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仅从这三点便可看出,李叔同身上所展现出的谦逊低调的品格。
此刻,正值抗战关键时期,国难当头,青岛战败已在眉睫。身处上海的弟子夏丏尊得知老师李叔同打算在青岛停留一段时间后,担心老师的安全,于是匆忙写信,劝老师速离青岛,前往上海避难。
不过,在收到弟子的信后,李叔同在回信中则这样写道:“惠书诵悉,厚情至为感谢,朽人前已决定中秋节他往,如今因国难离去,将蒙极大讥嫌,因此,青岛虽发生大战,亦不愿退避,城在人在,诸乞谅之……”作为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夏丏尊当然明白老师的性格,他也知道老师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于是也不好再去勉强,只是祈祷老师一切平安。
值得一提的意,李叔同当时非但没有离开青岛,而且还书写横幅“殉教”二字,挂在墙上自勉。除此之外,他在寺中公开接受写字结缘。当时,湛山寺众僧十分幸运地每人得一“以戒为师”的条幅。而寺外求字的宣纸更是如雪片般飞来,李叔同也都来者不拒,一一为求字的人认真书写,不过所写多是佛经偈语。
当时的李叔同已年近六旬,他宁愿自身受到战火威胁,也不愿名义受损被他人讥嫌,此等品德,想必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