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日报》14日发《一饭之恩》
(2023-01-04 17:06:59)一饭之恩
季羡林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前往济南投奔叔父。一天,他们家门口来了一个年约六旬的乞讨老妪。老妪身体枯瘦,一头乱蓬蓬的花白头发,像是几个月没有清洗了。更关键的是,她还害了眼疾,几乎双目失明。
老妪每次来家门口乞讨时,虽然自家的情况也不富裕,但叔父还是会领了季羡林,给对方一点充饥的食物。也许是每次上门从来没有遭到过呵斥,也许是从来没有空手而归,每隔一段时间,老妪总会来一次。时间长了,他们便和老妪成了熟人。经过交谈得知,老妪无儿无女,独自一人住在附近一个废弃的庙宇里,因为眼疾,她只能靠乞讨度日。
让季羡林和叔父一家没想到的是,一日,老妪来时,竟然还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扁豆。那些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看着非常的喜人。老妪慢吞吞地对季羡林的叔父说,由于他们一家经常送给自己食物,于是,她也想要回报他们。她在庙宇旁边的空地上种了一些扁豆,几个月下来,便收获了一袋子,最后全部送给了他们。
听了老妪的一番话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季羡林既惊讶又疑惑,老妪在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到底是如何从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等等这些繁琐事情的呢?虽然不知道答案,但有一点他清楚地知道,老妪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奶奶,她一定懂得“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老妪虽然无依无靠,靠乞讨度日,但她比那些健全却整日浑浑噩噩度日的人值得尊敬。
季羡林长大后提起这件事时曾感慨:“在我的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个老奶奶,因为她的坚强、乐观和善良!”
做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感恩之心。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记人好,忘人过,才会受人助,得人心。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可以获取他人认可,才可以受到众人信任,遇见更多贵人。知恩图报,是一个人的善;坚持感恩,是一个人的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