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20期发《独特的报恩》
(2022-10-08 13:30:44)独特的报恩
1968年,路遥以群众代表身份,开始担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一职,不过一年后他便回乡务农。时间不长,路遥被乡上的一位领导推荐到一所农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当时,这所农村小学因为生源有限,所以只需一名老师。不过当时的情况是,有五六名够资格的年轻人都想竞争这一职位。因为路遥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再加上乡上的这位领导对路遥比较熟悉,知道路遥做事踏实稳重,权衡之下,便选择了路遥去了这所农村小学教书。在当时,能去教书确实是一份令所有人羡慕的工作。
有一天,路遥和身边几个朋友谈起去乡村小学教书的事情时,朋友都劝对路遥说:“乡上的那位领导当时照顾你,我们要懂得报恩。哪一天有空了,买上几样东西去答谢人家,这也是人之常情。“听了朋友们的建议后,路遥沉默了一会才开口道:“想必大家都知道,当时小学只需一名老师,却有五六个人都想做这个事。领导决定让我去,我满意了,别的人肯定不高兴。就这样,领导为了让我当这个民办教师,自己却惹下了一大堆人。这个恩到底该不该报?”
面对路遥的反问,朋友们竟然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此时,路遥叹息了一下最后说:“我们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每前进一步,都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该报的恩所以很多。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多大的能耐去一一报达。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不报恩’。不过‘不报恩’,并不等于不讲人情,而是脚踏实地地报恩。对于我来说,现在最好的报恩办法,就是认认真真教书,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对得起家长们的信任!”听了路遥的一番话后,大家都对他的说法拍手叫好。
人际交往中,饮水要思源,知恩要图报,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不过,有时选择“不报恩”,并不代表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报答,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将事情做好做精,这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报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