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授党校》6期发《钱钟书认错》
(2022-08-30 13:17:53)钱钟书认错
1929年,19岁的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时,他的国文和英文水平在学生中出类拔萃,英文更是经常考取满分。时间一长,钱钟书便有些眼高手低,甚至连给自己上课的吴宓也不放在眼里。
一次,吴宓在给大家上完课后,“谦卑”地问钱钟书:“钱先生,你认为我的课讲得怎么样?”钱钟书当时想也没想便把头一昂,然后不屑一顾地回答道:“不怎么样!您讲得的那些内容我早都知道,希望您以后多讲一些新的东西。”
钱钟书话音刚落,教室时就爆发出一片笑声,弄得吴宓非常尴尬。两年后,钱钟书本科毕业。当时,时任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打算破格录他为研究生,不料钱钟书却一口回绝:“整个清华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做我的导师,叶公超太懒,陈福田太俗,我最看不惯的是吴宓,他太笨!”这话传到吴密的耳朵里,他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1938年,当钱钟书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吴宓不顾陈福田等人的反对,向清华大学力荐钱钟书,并奔走呼吁,最张说服校方录用了钱钟书。当时有人不解地问吴宓:“当初钱钟书当着那么多人令你难堪,你怎么还如此热心地帮他的忙?”吴宓微笑着回答道:“钱钟书瞧不起我,一定是我有不如他的地方,那现在就让他来顶替我好了,清华大学需要这样有胆量有魄力的老师。”
很快,吴宓的这番话传到了钱钟书的耳朵里,他先是惊讶,再是懊悔,最后是感动。他深愧自己曾经“少不解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鬼”。最后,钱钟书不仅当面向吴宓道歉,而且此后,他待人谦逊,宽容大量,并以吴宓的修为、大度作为处世的标杆。
生活中,真正的大师,不仅仅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来影响他人,更以自己的宽容大度来感动他人,教育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