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5月27日发《保留“蠢货”徽章》
(2022-06-05 16:51:09)保留“蠢货”徽章
1935年,已经53岁的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上校受命开始在彭萨科拉海军航校学习,虽然这个年龄学起来非常吃力,但哈尔西却喜欢迎难而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更是虚心地向那些小自己几十岁的同学请教。
当时,彭萨科拉航校有个小小的恶趣味,他们专门制做了一个名为“飞行蠢货”的人偶。按照航校的传统,在所有的学员里面,如果有人在跑道上练习滑行时,要是飞机一不小心滑出跑道指示灯的界线,就会得到这个特殊“奖品”。除了上天飞行的时候,“获奖者”必须一直戴着那个玩意儿,直到下一个倒霉蛋获此“殊荣”。
哈尔西在开始训练飞行时,虽然他一直在刻苦地学习,但与年轻人相比,他在脑力和体力等方面还是要差上一些,有一次在考核时,哈尔西驾驶的飞机一头撞到指示灯上,就这样,“飞行蠢货”的勋带就自然而然地扣在了这位上校的肩膀上,他也因此遭到许多人的讥讽和嘲笑。幸运的是几周后,航校里又有一名学员倒霉地撞到了指示灯上,于是按照规定,这名学习会从哈尔西手上接过“飞行蠢货”。
然而,当教员找到哈尔西,告诉他可以将“飞行蠢货”交出去时,哈尔西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严肃地表示:“不,我不想把它交给任何人,我想把它占为己有。当然,我以后再也不想戴这个玩意儿了。不过,等到我去指挥‘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之后,我会把它放在舱内的隔板上。如果在船上届时有谁干了蠢事,我会在训斥他之前,先看一眼‘飞行蠢货’,然后我会对自己说:‘稍等哈尔西,你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你要做的不是去嘲笑他,而是保留对方的面子,去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