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授党校》2021年11期发《以义相交》
(2022-04-06 13:20:26)以义相交
1921年,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创作完成,随即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当时,许多评论家对这篇小说中讽刺的深刻与人物的生动给予了热情的肯定,他们认为,这篇小说完全可称得上鲁迅的代表作。然而就在此时,曾经受过鲁迅帮助的郑振铎却好像完全忘记了对方对自己的好,“不合时宜”地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在1926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251期上,郑振铎毫不客气地撰文指出了《阿Q正传》的两个“硬伤”:一是对小说“随意”加了个“大团圆”的结局不以为然;二是觉得阿Q“在人格上似乎是两个”,他之“终于要做起革命党来”,是批评者始料未及的。郑振铎的评论文章一出,一些人就认为他“忘恩负义”。因为在一年之前,他还受到过鲁迅的帮助。当时,郑振铎准备编辑出版《中国短篇小说集》,渴望看到明朝周清原所撰的讲述西湖故事的《西湖二集》,在求门无路之际,他于是写信给鲁迅寻找帮助。鲁迅收到信后,很快便寄来了一个厚厚的包裹,郑振铎打开一看,竟然是半部明末版的《西湖二集》,同时附有原图。许多人都知道那是鲁迅的私藏,现在为了成人之美,他竟然拱手相送。然而现在鲁迅出版了小说,郑振铎不仅没有鼓与呼,反而唱起了反调,这让众人深感震惊。
面对众人的指责,郑振铎真诚地表示:“世上的友谊有两种,一种以利相交,一种以义相交。我和鲁迅先生之间无疑是以义相交者。以利相交者,利益是最大的磁铁,对方的品行和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不重要,从对方那里得不到好处,交情也就消失得一干二净。可以义相交者,利不是最主要的选项,是非曲直则是最高的准则。为了义,该亲密时亲密,该批评时直截了当地批评。只要有义在,友谊就会地久天长。”郑振铎的一番话最终也赢得了人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