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与处世》2022年5期发《范仲淹的“三义”》

(2022-03-30 12:40:22)
范仲淹的“三义”
范仲淹一生最被人称颂的善意,是在杭州做知府时。当时的范仲淹已经年过60,本应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然而,当时的他却依旧奉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当时,范仲淹知深求学之路的艰辛,也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在家乡开设义田、义宅、义学,统称为设义庄。大体来讲,义学,就是他出钱给教授者束脩,对范姓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鼓励族中孩子读书,以使“子弟知读书之美”;义宅,就是购买宅邸供那些住不起房子的范氏族人借居;而义田,则是范仲淹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在家乡吴县买下上好的良田千亩,以其收益来保证族人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一匹细绢。
对于范仲淹这种善意的做法,一些看不惯的人在私下开始说风凉话:“不就是当个小小的知府,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地做事吗,一定是做给上面的人看吧?”面对那些人的讥讽,范仲淹并没有和对方计较,他只是平静地回答道:“坦诚做事,‘三义’做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范仲淹死后,他还特意嘱咐自己的几个儿子,一定要将“三义”之事发扬光大,继续为百姓做实事做善事。
范仲淹一生清廉简朴,用钱公辅《义田记》中的话说,就是“公虽位充厚,而贫终其身”。范仲淹一直对家人严格要求,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可是对外人,他却一以贯之乐善好施,这既可理解为范仲淹借此行为,以达到正心修身、积德行善的个人境界,也可以看作他一生为人处世的道德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