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家讲坛》2022年3期发《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2022-03-17 13:25:14)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清正,廉洁奉公,深受当时人的尊敬。
周敦颐育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周寿和周焘,并都学有所成。长子周寿曾与黄庭坚为同僚,黄称周寿“纯粹动金石,清节不污,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次子周焘则与苏轼同官,亲如兄弟,唱酬甚多。人称“茂叔有子,良不诬也”。两人儿子都如此争气,当然和周敦颐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
在两个儿子刚懂事时,周敦颐便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首先要“立诚”。他告诉两个儿子:“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又说:“诚者,圣人之本。”周敦颐认为,“诚”,是世间万物的行事法则,是纯粹至善的做人根本。
有一次,周敦颐分给俩兄弟每人一块点心。周焘当时舍不得吃,便放在了柜子里,想等到晚上时再吃,不料被哥哥周寿偷偷拿过去吃掉。不过,当周敦颐问周寿时,周寿却不承认自己偷吃了弟弟的点心。周敦颐耐心地给他讲诚信的本意,告诉儿子:“诚”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和品质,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最终,在周敦颐地耐心教导下,周寿承认了自己所做之事,从此再也没有撒过谎。
等到兄弟俩上学后,周敦颐又教导他们,做人要懂得“仁爱”。他说,所谓仁,就是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有仁才会有爱。仁爱是一种慈悲心怀,有大爱之人,才会拥有一颗爱他人的心。周敦颐在讲解仁爱的道理时,经常也会现身说法,他说,每次外出时,若是碰到那些困难之人,只要自己有能力帮助对方,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周敦颐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周敦颐任郴县县令时,曾给拜他为师的上司、知州李初平讲学,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友谊。两袖清风的李初平因病去世,家里连办理丧事的钱都不够,周敦颐将后事全部承担下来,亲自护送灵柩回其老家安葬。此后,周敦颐“往来经纪其家,始终不懈”。
除此之外,周敦颐还教导两个儿子,要学会“养心”。周敦颐表示:“养心即可成圣,‘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意思是说,圣贤之质并不是生而有之,而应通过养心,不断修炼才能达成。
那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养心?周敦颐认为唯有读书。平日里,他鼓励俩兄弟多读书,多做笔记,将自己平日里的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他认为,读书之余,还要勤于思考,如此才能增长见识。正是在周敦颐的教导下,俩兄弟全都“善书法,且诗词俱佳”。 长子周寿,在1082年即周敦颐去世9年后中进士;次子周焘,1088年即周敦颐去世15年后登第。
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周敦颐显然在教子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面。时至今日,周敦颐的教育理念也不过时,对后人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我们不妨借鉴学习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