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感亲情
桃源笠叟
走遍东西又北南,老家族里血情鲜。
三弦琴上千音蕴,五百年前一梦玄。
两巷欢声摇碧柳,四邻佳酿拱炊烟。
杯觥畅响壶中韵,俚语诗歌总赋缘。
花园杨氏,相传明中后期由青州迁徙而来。初时老兄弟三人,即我们的大祖爷、二祖爷、三祖爷。三人成三系,后人称为三支,即大支、二支和三支。老兄弟三人的后代分别自称为大支人、二支人、三支人。几百年生生不息,当时的老兄弟三人现已繁衍发展到两三千人。花园村三千余人,百分之九十为杨姓,且世系有条不紊,辈份不乱。三支各有族谱一部,记载本支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据说没有总谱。三支老谱各收藏于本支当中有文化有名望的家庭,代代传承,但从不轻易宣人。笔者属于二支人,可惜还没有亲眼看过族谱,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寻找这三部家谱,现已稍见眉目。找到时一定呈送方家过目,供方家研究。
笔者于端午节(诗人节)当日,邀请王庆吉、梁圣君、冯伟、王新华、张明辰、刘桂情、武文斌、杨延顺等史家、文学家、诗人、文物收藏家一行十人(王斐担任摄影)到访老家杨家花园,受到杨新民、杨西福、杨建成、杨洪星、付甲胜等村领导和乡亲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上午,瞻仰杨氏家庙,探访陶南别墅,追寻遗存点滴;席间,交流亲情故旧,畅谈史事传说,规划未来蓝图。收获颇丰,其乐融融。之前,王庆吉先生代表大家向村委杨新民书记赠送他亲笔书写的对联三副,并举行了简短的赠联仪式。返程后大家感慨良多,踊跃著诗撰文,或纪实,或评论,或慨叹,字里行间一片热忱。
笔者作为杨家人更感义不容辞。回城后当即在新浪网注册《杨家花园和陶南别墅》博客,收集转载有关文献。继一首七律《梦里老家》后,又拙成《品、谒、感》姊妹篇三首,即品眉园、谒家庙、感亲情。三首一韵且韵字相同,以寓花园杨氏与海源阁杨氏不是一家也是一家,两杨不分,天缘一体。水平有限,但心情至焉!
附录:
我的前两首拙作:
一、七律·品眉园
海源别墅问陶南,岁月尘封一朵鲜。画栋雕梁彰底蕴,勾檐凿壁隐机玄。
诗书阁里经年雨,福寿园中过眼烟。百禄加身终是梦,独留老榭诉前缘。
二、七律·谒家庙
残墙敝榭隐家南,乱木聊生野草鲜。几洞露天鸣宿怨,双门掩面昧何玄?
回思夜里殷殷梦,愧对眸前缕缕烟。纵使身卑须尽力,还求列祖赐机缘。
第一首《品眉园》发表后,圣君兄一马当先,步韵赐和:
山馆昔曾锁陶南,眉园端午合欢鲜。莺飞隆脊觅潜蕴,鼠凿空壁隐机玄。
书去厅堂封尘雨,文来轩榭化云烟。子孙宜尔神州梦,再集诸贤话宿缘。
紧随其后,王庆吉先生出手,步韵赐和:
初游陶南别墅
端午时节临陶南,天朗气清百花鲜。古色古香觅古韵,砖墙砖雕隐砖玄。
辉煌不再倾盆雨,蓝图重绘台儿烟。但愿理想不是梦,再续花园藏书缘。
竹映幽径女士则“反格一辑”,依韵赐和:
七律 访陶南山馆遗址感怀
百年旧址此生缘,长恨清愁入柳烟。花鸟有神福瑞兆,柱梁无语吉言玄。
浮尘半掩彩犹在,隔世残存墨更鲜。莫怨风摧春事尽,书香遗脉起陶南。
大作纷至沓来,精彩纷呈。诗为七律,韵字为“南、鲜、玄、烟、缘”五字。因第一首为眉园而作,且“眉园”一词大雅,为记住、纪念这一活动,我将此一韵格定名为“眉园韵”,今后有机会还要写,也拜请诸位方家诗友积极运用此韵,不吝赐和支持,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