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2013-01-26 23:03:30)
分类: 业务研修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六年级试卷以“突出双基,体现课改,注重应用,兼顾差异”为主要命题思路,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性和定位,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着力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数学思考,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力求体现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试题内容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摒弃概念的死记硬背、计算的繁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过多。适当增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题目,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促进广大数学教师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今后的教学。

(3)把握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命题,试题源于教材又稍有变化,重在“活学活用”,其用意在于引导教师通过扎扎实实地“教书”,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藏的文化、思想和方法。

二、整体情况

我校六年级共有6个班,本次测试实考人数325人,总得点数26384.5,平均得点数81.18,达优A率39.69%。达优率65.85%,达标率89.85%,待达率10.15%,学生最高得点数101,最低得点数9,最高班平均得点数88.18,最低平均得点数77.84,最高班和最低班得点数的极差为10.34。

 

数据统计表(一)

 题号

项目

年级得分

年级得分率%

卷面

 

392

60.31

填空

4128

84.68

判断

1297

79.82

选择

1609

84.46

计算

9207.5

83.33

    

综合应用(一)

2686.5

75.15

综合应用(二)

1429

82.13

 

 

 

 

 

 

 

 

 

 

 

 

数据统计表(二)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年级得点数

1608.5

1078

1252.5

1407.5

1458

849.5

1323

774

年级得分率%

70.70

82.92

77.08

86.62

89.72

87.13

81.42

39.69

 

三、具体分析

    1.主要成绩及做法:

(1)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成效。

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思路比较流畅。计算题的得分率也较高。从这些侧面看出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初见成效。我们会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大激励的力度,让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的注意力,以保持好的态势。

(2)大部分学生概念学得比较扎实、应用比较灵活。

填空题的第1、3、6、7、8小题与判断题的前三道、选择题中的15、17、18小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全部得分。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很扎实,对于易混易错的习题在经过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也与每位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有关系:在平时的作业中,填空题中凡是需要解答才能得到的答案,教师一律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基本类型的计算能力较强。

口算和解方程的后两题以及混合运算中的第1、3、5小题得分率也较高,多数的学生都能全部算对,这与教师平时坚持训练口算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解方程的后两题脱式计算中的1、3、5小题,这些题目的类型学生见得多,练得熟,因此能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计算。

(4)综合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问题的技能较为熟练。

  第23题的第一问“画出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除极少数的学生把圆画成了“半径是4厘米”外,多数的学生不仅能按要求画出圆,还能标上圆心。

24题的第一问:学生都能用数对正确表示出每个字母的位置。多数学生也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26题,求圆环形小路的面积,得分率达到86.62% ;27小题求普通存款的利息,得分率89.72% ;28小题求简单的变式鸡兔同笼,得分率是87.13%   。做得好的原因主要是:(1)这3道习题条件问题简单明了,都属于基本的应用题。    (2)教师平时注重对基本习题、基本技能的训练且训练的扎实有效。

学生取得的成绩反映出老师们对课标的贯彻理解与驾驭教材的能力比较好,教学时能面向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还是很到位的。

2.主要错例及原因分析:

(1)填空题

第4小题:达标率=(       )多数出错的学生均是因为没有乘100%而导致的丢分,尽管教师在教学百分率时,一再强调不能丢掉乘100%,但还是没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5小题:把一个半径是8cm的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 )cm。

从学生出错的答案不难看出: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把圆拼成长方形后,周长增加的部分与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无法解题,造成结果出错。

  (2)判断题

12小题“两个周长相等的圆,面积也相等”。不少学生都判断成“×”原因是:与“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这道判断题相混。

第13题:“某榨油厂花生的出油率达100%”,学生不能对出油率的概念加以科学、认真的分析,误以为“只要把花生全部榨成油,出油率就可以达到100%了”。

(3)选择题出错较多的是第17题。多数出错的学生均是把答案选成了“无法判断”。实际上,选择无法判断的学生是觉得“打七折”和“满100减30”是一样的优惠。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加以分析,正确作出选择。

(4)计算

 计算的错误主要是出现在解方程的第一道题上。在方程中,忽视了运算顺

序,把x- 看成了一个整体,先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4,使得结果出错。这道题的丢分是较多的,也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方程的习惯有关系。

列式计算中的第1小题:错误类型有“15× ”或者“15+ ”,错误的原因有:对文字题叙述的主要结构不理解

还有就是“受一些较强信息的干扰”,看到“和”就加。

    第2小题:有部分学生列出了两边都有未知数x的方程,但不会解这样的方程导致丢分。

(5)综合应用(一)

23题的错误率较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统计图标不完整;二是对题意分析不够,理解不透彻,提出问题不会解答。

24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因只回答了“梯形”而导致出错。在填空题的训练中,教师还要强调要使所填答案的完整和严密。

(6)综合应用(二)

应用题中做得不好的习题有30小题:根据题中的信息,请把问题写在相应算式的横线上,得分率只有39.69%  ,是整份卷中得分最低的一道题。习题是:2011年末我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7137万户,比2010年末增加1180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50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根据以上信息,请把问题写在相应算式的横线上。错误类型:(1)127137-11802 2011年末我国移动用户总数比2010年末增加的用户  11802÷(127137-11802)多了的是2011年的百分之几  2011年比2010年少百分之几 5013÷38.3%有多少人普及了电脑或不上网的人数有多少人。  错误原因:(1)学生读不懂题中所给的信息。(2)不认真分析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3)分析能力差,分析不清算式表示的含义(4)教师对“根据算式写问题”这类题训练不到位。

25小题分数应用题,得分率 77.08% 。习题是:一条红绸长8米,做红领巾用去2/5米,做彩带用去余下的5/12,做彩带用去多少米?错误类型:(1)8-2/5-5/12  (2)8×(1-2/5)×5/12(3)计算错误。错误原因;(1)审题习惯差,不认真审题,实数与分率不分。(2)分析能力差,分析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3)计算不过关。

29小题比的应用,得分率 81.42%  。习题是:把一批图书按4:5:6分给六(1)班、六(2)班和六(3)班,已知六(3)班分到84本,六(1)班和六(2)班各分到图书多少本?错误类型:(1)4+5+6=15   84×4/15=224(本)84×5/15=280(本)(2)84÷4=21(本)21×5=105本21×6=126本(3)4+5+6=15  84÷6/15=210本  210-84=126本126×4/15=42本  210-(84+42)=84本。错误原因:(1)分析能力差,分析不清题中的对应关系。(2)与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混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3)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4)教师对易混习题缺乏对比训练。

四、考后反思及整改措施: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依然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教师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要有深度。从本次检测来看,平时的教学基本在知识点上螺旋进行,而没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切实掌握好策略和方法。对于一些灵活性较强的习题,平时教学一定要深层次思考,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方法。

5、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养成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要有不同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有多方面能力上的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期末考试之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