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月畲族村:山坳里的金凤凰》

(2015-05-31 09:32:05)
标签:

杂谈

 过去,这里是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如今,这里已成了文明和谐的苗木花卉新农村。这,就是资溪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新月畲族村。
  走进村里,浓郁的民俗风情便扑面而来:红玉兰、黄栀子、香樟簇拥的大牌楼显得格外庄重大气;干净整洁的村貌、新建楼房墙面上一组组粗犷豪迈的彩绘,都展示着畲民勤劳、团结、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山坳里的畲乡旅游热
  
  从资溪县城往南,在九曲连环的道路上翻过数个山头,便来到了新月畲族村。村里,与公路平行的田埂将大片苗木林按品种分隔开,一直延伸到村门牌楼前。走过这片门牌楼,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主干道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绿树成荫,令人好不惬意。
  新月畲族村地处资溪县南部,省道资茶线旁,距县城17公里,全村有117户,共417人。村里具有独特的畲族民俗文化,早在2008年就有村民在经营农家乐。作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新月畲族村到资溪县城的盘山道路却十分狭窄,旅游大巴车根本无法驶入。好在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资溪县城到新月畲族村的重峦叠嶂间已建设了3条隧道。待隧道正式通车后,从县城到达村里将仅需18分钟,交通难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当前,新月畲族村旅游规划已基本结束,并与外商达成了意向性投资协议。根据规划,村里将兴建沿岸猎神图腾、二柱棚民族文化展览馆、新门楼、畲族健康公园、养生木屋、畲祖土塔、畲族民俗广场图腾柱等景观;外商企业计划总投资两亿元,力争将新月畲族村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民俗文化旅游景区。
  “畲族文化是我们的优势,是资源,更是品牌。”乌石镇新月畲族村村主任兰启东认为,挖掘与抢救畲族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更要让村民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福利。
  近年来,资溪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富民强县,为打响畲族民俗品牌,全国人大代表、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搜集整理畲族歌舞、服饰、饮食等资料,投资250余万元建起了民俗表演厅、畲寨农庄等文化传承景点。去年9月,村里举办首届畲族民俗文化节,吸引了2000多名省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节日期间,武术表演、茶艺展示和传统戏剧等畲族文艺表演给观众献上了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在新月畲族村,八月初一尤为重要,也尤为热闹。除了本村畲民以及附近来朝拜的乡亲,新月畲族村还接纳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与民俗文化爱好者。为能让客人充分感受畲族风情,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敲锣打鼓,大摆筵席,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尤其是独具畲族特色的祭祖仪式,将这个神秘而又淳朴的少数民族呈现给了众人。“许多摄影爱好者都会齐聚于此,在快门运转中将畲族民风定格。”兰启东说,现在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少了,能保留到一点是一点。
  截至目前,新月畲族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绿色小康村”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小小的新月畲族村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宾朋前来旅游观光。

山野上的畲族传承梦

  畲族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他们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更多是依赖于畲族儿女的口耳相传。由于畲族的特殊性,近些年来,畲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传承畲族民俗文化,资溪县新月畲族村自发成立了一支畲族民俗文化传播队,一方面收集即将失传的畲族传统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为了宣传推广畲族文化。
  “我16岁就和爷爷学习畲族文化,这么多年来致力弘扬这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希望能够圆祖辈及父亲的文化传承梦。”提起畲族文化,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人,也是村里文化传播队员的兰启东感慨地说。30多年来,他自始至终都致力于传播畲族文化,积极参加各地的畲族文艺活动,用自己的表演向外界展示畲族独有的艺术。2011年,兰启东与村里畲族民俗文化传播队凭借一曲《隔山唱歌好声音》获得全省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民歌大赛二等奖。该村以风俗歌、劳动生活歌为主的《春耕曲》《种田歌》《红花歌》等十余首均已被录入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畲族民间歌曲集》。现在,新月畲族村的畲族民俗文化已逐渐被世人所了解、熟悉。每周二下午,乌石镇畲族民族学校操场上都会挤满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的学生们,畲族文化课的老师和孩子们在此一起唱山歌、跳竹竿舞。“以前对自己的民族不是很了解,自从学校开展畲族文化课后,我才渐渐领略到畲族文化的魅力,不能让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上五年级的畲族少年雷陈俊深有体会。
  为创新文化传播形式,使古老的畲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资溪县克服经费、人员不足的难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当地创建畲族民族学校,专门开设畲语、畲歌、畲族舞蹈等民俗文化兴趣小组,聘请当地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来校授课。目前,资溪县已投入专项经费10万余元,聘请专业辅导教师5名,发行校本教材《畲村风情》1000余本。

畲族文化亟待保护

  自上世纪70年代新月畲族从江浙一带搬迁至此,虽然一直保留着本族的传统风俗,但随着汉化渐成趋势,这个只有417人的少数族村能否传承本族民俗文化令人忧心。“畲族人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更多是依赖于畲族儿女的口口相传。”兰启东为畲族文化的未卜前途愁容满布。
  为了抢救新月畲族保留下来的文化,近几年,新月畲族村将精力放在畲族文化建设上。组织民族专家对畲族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完善畲族歌舞、服饰、饮食、武术、宗教等资料,开设畲族特色文化馆,成立武术表演队、青年山歌队等,努力让新月畲族为人所知,为人称道。而今的新月畲族村更是像是飞出山林的金凤凰,吸引着慕名者跋山涉水而来,只为一睹其芳容。
  看着畲族文化慢慢被人知晓,村里的民俗文化旅游也得以发展,此刻,兰启东不禁唱起畲族山歌。歌喉婉转间,老辈畲族人的喜悦与忧思在这纯正的曲调中渐渐交织、远去……


 
 
http://ww2/large/b35aa846gw1esn6ja5nddj20go0b3wgg.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