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丁大仙8岁的女儿小琴跟着堂姑去了深圳,这一去便杳无音信。
20年来,为了找回女儿,丁大仙两口子多次背井离乡,辗转深圳、惠州等地,但总是满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
20年后,在央视《等着我》节目录制现场,分别已久的母女终于相见了。“小琴,妈妈对不起你,我不该让你跟姑姑走。”看着女儿陌生的脸庞,丁大仙埋藏心底20年的愧疚之情终于得到了渲泄
埋藏心底的痛楚
“你有几个女儿?”今年3月下旬,面对临川公安分局云山派出所所长徐卫东的电话询问,56岁的临川区云山镇农妇丁大仙一时愣住了。
“有4个。”丁大仙共生育了五女一儿,但是最小的女儿周小琴,是她不可触碰的伤痛。
20年前周小琴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对丁大仙来说恍如昨日。那一天,8岁的周小琴穿着堂姑新买的裙子,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
这位堂姑在深圳做小生意,对小琴很是喜欢,回老家时经常会买点糖果给小琴吃,逢人还要夸赞她乖巧。有一天,堂姑找到丁大仙夫妇商量带小琴去深圳卖花,并提出每个月支付100元钱的酬劳。因为小琴很快便要上小学,两口子难免有些犹豫。堂姑又保证,只去一个月就带回来读书。考虑到当时家庭困难,100元钱正好交学费,再加上小琴缠着要跟堂姑去玩,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丁大仙永远记得小琴出门的日子:1995年农历六月初十。
一个月过去了,小琴不仅没有回来,甚至连书信也没捎回来一封。丁大仙前往小琴的堂姑家去打听,也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她只得安慰自己:可能卖花的生意很好,春节的时候小琴应该就会回来了。不料,春节过去了,小琴和堂姑依旧没有回来。这时,两口子开始有些不放心,可是这位堂姑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直到1996年5月的一天,堂姑的大女儿上门说出了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小琴不见了!令丁大仙两口子尤为愤怒的是,小琴在被带到深圳不到一个月就已失踪了却被一直隐瞒。无奈,丁大仙两口子此时只能逼着小琴堂姑带自己前往深圳寻找,可是由于时隔较久,找遍了派出所、民政局、收容所,也没能找到关于小琴的任何线索。自此,两家便由亲戚成了冤家。
虽然深圳之行毫无收获,丁大仙和爱人周开芳却一直没有放弃。为了方便寻人,1996年10月,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先后辗转深圳、惠州打工。虽然生活十分窘迫,但是只要一听说哪里有小孩在卖花或乞讨,两口子就会立即赶赴前往寻找辨认。可是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选择回乡。多年来,找到小琴成了支撑这一家人背井离乡生活的精神寄托。
2009年,周开芳被查出患有胃癌,花了20万医疗费后仍于2011年7月去世。临终前,周开芳对妻子说:一定要把小琴找到。两口子共同的痛楚,至此便由丁大仙独自承担。她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小琴当时那么小,我怎么就让她走了呢?
历经苦难的磨砺
“被姑姑哄骗了。”周小琴回忆自己深圳之行时说道。就此后遭受的苦难而言,她的语气显得十分平静。
周小琴告诉记者,儿时的她以为堂姑姑喜欢自己,要带自己去深圳玩。可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被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据周小琴回忆,每天早上,堂姑会将十几朵玫瑰花交给小琴,然后让她独自到指定的几处街头卖花。为躲避有关部门打击,堂姑此时往往会离得远远的。若要找小琴时,两人便到事先指定的几处街头碰头。每到傍晚时分,堂姑便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偷偷摸摸地塞两个包子给小琴充饥,而直至晚上八九点钟,堂姑才会将小琴接回住处,并收缴卖花所得全部收入。由于小琴只会说方言,与顾客沟通有障碍,她的业绩远不如其他人。为此,堂姑的一个女儿经常会动手教训小琴。
后来,在一次市容整治行动中,正在街头卖花的小琴被带往收容所。由于说不出自己的住址、家长姓名等身份信息,加上长时间无人前来认领,小琴被当作了流浪儿童。此后,她先后辗转东莞、韶关等地的收容所,直到有一天,一名来自陕西的阿姨将小琴带离。这名阿姨独自带着孩子们在广东谋生,白天她靠着擦鞋赚钱,晚上便在桥洞里囫囵睡上一宿。在收容所结识了小琴后,阿姨觉得懂事的小琴可以帮她照看小孩,于是在离开时将小琴一并带了出来。至此,小琴就跟着阿姨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在桥洞生活的日子里,小琴认识了比自己大12岁的哥哥张围林。张围林是广东梅州人,一次到桥洞溜达时见到了小琴后与她攀谈,两人由此结识。
有一天,陕西阿姨的一个孩子突然遭遇了车祸,手足失措的她根本顾不上小琴。此后,张围林便带着小琴回到了他梅州老家,小琴认了张围林的父亲为养父,姓名改为了“张小琴”,并在梅州上了学。至此,小琴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终于结束,她有了一个避风的港湾。
阔别已久的怀抱
随着小琴慢慢长大,与张围林之间也暗生情愫,之后他们正式结为夫妻。16岁时,小琴生育了第一个孩子,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如今,她俨然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到也十分幸福。
然而无论境遇如何变迁,小琴心中始终有一个念想:找到妈妈。她告诉记者,梅州有一个风俗,出嫁的女人在大年初二时都要回娘家串门,每到此时,她心里便对其他姑娘分外羡慕。
尽管时隔20年,但对于儿时在老家的一些生活经历,小琴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家在江西抚州,妈妈的名字里有一个“仙”字,哥哥叫周鹏华(音),姐姐叫周燕华(音)。每到端午节,家里会煮红豆粽子,还会把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装进网袋挂在胸前。老家还有一种菜梗,一般呈绿色,切成约3到4厘米宽、5厘米长的小段放进大缸里,佐以辣椒粉腌制……
今年3月下旬,小琴在收看中央电视台公益寻人服务类节目《等着我》时,心里一直暗潮涌动。她立即记下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的网址,然后将脑海里所有的记忆碎片,一股脑儿地发布在了网站的寻亲信息里。
网站志愿者“蝶恋花”在与小琴进行沟通时,为小琴超强的记忆力感叹不已。这些大量准确的信息使得志愿者的寻亲工作一帆风顺。通过网络搜索,“蝶恋花”发现临川区有腌制菜梗的饮食习惯。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志愿者丁超的帮助下,根据小琴提供的家人姓名进行查询后发现,在临川区云山镇有一个女人的名字里含有“仙”字———丁大仙。
为了找到丁大仙,志愿者与云山派出所所长徐卫东取得了联系。经过调查,丁大仙走失小女儿的情况与小琴的经历全部吻合。之后,通过对小琴进行DNA血样采集,并在最短时间内与丁大仙进行DNA比对。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法医物证鉴定书结论为:不排除周小琴与丁大仙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也就是说,丁大仙与小琴系母女关系。
从3月16日周小琴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登记寻亲信息,到3月30日比对结果“出炉”,只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而小琴与家人分离后艰辛归途却走了整整20年。
由于这段令人动容且充满传奇的寻亲经历,4月10日这对分别已久的母女被央视《等着我》节目组邀请前往北京录制节目。在录制现场,分离了20年的母女俩终于相见。丁大仙对女儿说的第一句是:“小琴,妈妈对不起你。”小琴说:“我从来没有怪过你。”小琴向母亲主动打开怀抱,母女俩相拥而泣。
录制完节目后,4月12日下午,母女俩及众亲属一行回到了位于临川区云山镇老电影院附近的家中。小琴对记者说:“妈妈为了找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很心疼。”丁大仙也心酸地告诉记者:“我想亲手做几道菜给小琴,却都不知道她喜欢吃些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