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古镇简介

(2013-01-24 15:31:04)
标签:

杂谈

分类: 西北西南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古镇简介

云南西藏四川之间的一条古老贸易通道、著名的“茶马古道”上,位于云南大理剑川西南方30余公里的石宝山下的沙溪镇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北连丽江、中甸,直达西藏、四川乃至西亚,南下大理,经缅甸通达南亚、东南亚。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2001年,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该名录中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四方街、古戏台、兴教寺、戏院,旅馆、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寺登街区域不但完整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山乡古集风貌,还有至今仍在延袭的鲜活的阿吒力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白族民间乡土文化,为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历史悠久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掘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是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古镇的贸易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盐。盐井的开采,犹如锦上添花,为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盐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沙溪逐渐成为继茶、马贸易后,又一重要商品。

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远在公元前1150±90年—公元前440±80年的殷商至西汉初期,由于华丛山、老君山铜矿资源丰富,沿剑湖边直至沙溪河谷便成为青铜冶炼和制作的重要基地,作为青铜文化的发源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唐代以后随着沙溪西面傍弥潜井(现弥沙盐井)、云龙诺邓井,西北部古兰州啦鸡井(古兰州即今天剑川马登镇),南边乔后盐井滇西四大盐井的开采,沙溪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沙溪是茶马古道上离这些盐井最近的街市,理所当然成了这些盐井所产食盐的集散地。从唐朝直至民国的1200多年时间,沙溪一直是茶马古道上盐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马帮在黑潓江边络绎不绝,他们将自己运来的货物在沙溪卖出,又将食盐、茶等必需品买进,或者以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进行交易,然后沿着茶马古道将盐、茶运往各地。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文化传承

沙溪寺登街位于剑川县沙溪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剑川县城32公里,州府大理市158公里,距石宝山风景区12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东经99。45′-99。58,北26。10′-26。19′,面积约2平方公里。寺登街曾是滇藏盐茶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形成了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教寺古建筑为中心,以欧阳大院、赵家大院、赵氏家宅,杨家大院等为代表的白族传统建筑群。

2001年10月11日,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该名录中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寺登街区域不但完整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山乡古集风貌,还有至今仍在延袭的鲜活的阿吒力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白族民间乡土文化,为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古镇景点

四方街

位于寺登街中心,这里曾是西藏药材、马匹、皮毛和云南的茶叶、食盐等进行交易而形成的茶马古道重要集市。四方街及四周的寺庙,古戏台、马店、商铺、古寨门、古桥等,至今仍保持着过去若干世纪以来的原貌。宽阔的街面全用石板铺砌,足迹斑斑,留下岁月沧桑。走进四方街,仿佛走进数百年前的马帮兴盛,商贸繁荣,梵音缭绕的时空隧道。

古戏台

位于四方街东,始建于清代,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有14个飞角,此种山乡古戏台,全国少有。

兴教室

位于四方街西,正对古戏台,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是国内现今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教寺大殿内还保存壁画20多幅,由当地白族画师张宝绘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

欧阳大院

寺登街上有不少靠赶马发迹的马锅头建盖的宅院(兼做马店)。其中欧阳大院最具有特色,为三坊一照壁的白族传统院落,有大门、二门、正房、耳房、小花园、小戏台、厨房,还有附属马房。建盖已有一百多年,但古貌依旧,引人入胜。

鳌峰山古墓群

位于沙溪寺登街南500米的鳌峰山顶,根据出土文物鉴定,鳌峰山古墓群的年代约为春秋晚期至西汉初期。它的发现,对研究洱海地区青铜器文化,乃至云南高原社会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道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境内古道密布,如今仍在使用的古道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沙溪北面明涧哨谷底的石板路和大理剑川沙溪镇通往弥沙盐井的古道。明涧哨乌帮路位于明涧哨东面山谷中,是一段长约200米,宽约3米的石板路,沿山谷而上。石板上马匹踩出的马蹄印此比皆是。马坪关路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的盐路,为西上沙溪坝西面群山到马坪关的古道,长约15公里,至今仍保留古路的全貌。该路穿行于群山之中,时而是土路,时而是乱石路,中间淌过山间溪水,一路上森林茂密,至今在古道上活跃的马匹不时跃入眼中,山间小鸟清脆的叫声不绝于耳,丁冬的溪水声伴随古道全程。

古石桥

黑惠江由北向南纵贯沙溪,因而在沙溪留下了许多古桥。玉津桥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寺登四方街东面约200米,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因桥身跨度大、基础不稳而倾塌,道光初年改为铁索桥。清咸丰、同治年间,滇西北爆发杜文秀起义,战事波及大理剑川沙溪镇,剑川沙溪玉津桥铁索被取下铸成兵器,战后架木为桥,逐渐腐朽而毁。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民众募资再建古桥,白族著名学者赵藩为玉津桥的重修专门撰写了《修桥募引》。现存的剑川沙溪玉津桥为单孔石桥,跨空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石柱石板护栏。拱顶上有石雕鳖头,雄视黑惠江上游,另一侧是石雕鳖尾连接黑湛江下游,护栏尽头有四只“娃娃鱼”石雕。古桥头有一碑廊,大埋石碑内容为《修桥募引》和功德情况。另外,在大理剑川沙溪镇西南群山中的马坪关还修有关风桥,它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约15公里,为单孔石拱瓦屋廊桥,长12米,宽3.3米,现保存完好,为马坪关与外联系道路上惟一的桥梁。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人建此桥一是为过往马帮、客商提供方便;二是认为:流过关卡的溪水如无卡,就意味着关卡盐税也像水一样流走,所以为此桥起名为“关风桥”。 [1]

此外,沙溪寺登街景区还有东寨门、玉津桥、南寨门、石鳌桥、长乐魁阁、本主庙、慈荫庵、城隍庙、老马店、赵家院、南北古宗巷等景点。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古镇名街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中央螯峰山熬头位置,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寺登古街共有三个门——东寨门、南寨门、北寨门,西边紧靠熬峰山的无寨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西藏地区。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面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狭长巷道的尽头,是寺登的贸易中心——四方街。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数百年的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这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寺登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开始。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的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从而为划定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四方街西面的兴教寺有一个破损的石狮,它的身上有一个圆形小孔。据古镇上的老人讲,以前那个小孔里塑有大型红色木杠,上面有一盏巨大的防风雨的油灯,由寺登村民轮流值守,每天一户。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值守户往灯里加油、点灯,第二天早上再由该户熄灯,并交给下一户值守。这就是说,在以前茶马古道相当热闹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寺登四方街夜夜通明,寺登古镇不仅白天热闹,而且晚上也热闹。[2]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民族文化

青铜业盐业和商贸运输业的带动下,沙溪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陆路交通码头,从而导致了这一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的兴旺与发展,创造出石钟山石窟文化、兴教寺密宗佛教文化、寺登四方街民族商业建筑文化等灿烂夺目的历史文化。2001年的金秋,经过雅克博士和米世文先生等专家的努力,剑川县人民政府向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提出的对寺登街区域实施保护的申报得到认准,沙溪寺登街区域于2001年10月12日被入选2001年100个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这一成功之举体现了寺登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了古代建筑文物应受到保护的必然性。任重而道远,申报保护的认准只是对寺登街区域真正实施保护开发的第一步,艰苦的保护工作正等待着我们,他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爱心和劳作。

这里是藏汉文化和白族原生文化相互碰撞的漩涡口,文化沉淀浓厚。沙溪寺登街不仅能够让您领略到茶马古道上马帮文化的深刻内涵,还能让您体味到这个以佛教文化为重点、道家及儒家文化和白族民俗文化为依托的商贸街市的独特韵味。这里不仅完整地保留着寺登古街市的原始风貌,更令人神往的是本地民俗活动中许多朴实厚重、原汁原味的白族原生文化、秀美的田园风光美得让你痴醉难返。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 旅游咨询

自驾车旅游线路

1、昆明大理古城(途经安宁、楚雄、下关、大理古城):全长400多公里。昆明至安宁过路费5元;安楚高等级公路过路费11元,楚大高速公路过路费40元。路况非常好。

2、大理古城至剑川县甸南镇:有两种选择,一是走老公路、即大理到剑川一级公路;二是沿大理高等级公路到洱源县江尾镇,然后左转上大理到剑川一级公路(过路费5元)。全长126公里,大理到剑川一级公路现经全面维修路况良好,全程约需3小时。

3、剑川县甸南镇至沙溪镇(剑川——乔后公路):到达甸南镇后向左转约4行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但有几处路基下陷,须注意行车安全!),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坝子(此段为弹石路面,较为颠簸)。三处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不容易迷路!

4、寺登街主街——四方街位于剑乔公路东面,在此可参观兴教寺、四方街、古戏台、古寨门;白族民居——欧阳家宅、赵育华家及杨家以及距四方街约300米的玉津桥。

5、寺登街至白龙潭:沿剑乔公路向南行走,并爬完一段盘山公路后到达红星村岔路口(全程约8公里),左转沿土路走约1公里即可到白龙潭。沿途可参观鳌峰山古墓葬群、城隍庙照壁、关风桥等景点。

徒步旅游 

1、徒步上马坪关:马坪关位于沙溪西部群山中,是一个约1.5平方公里、为群山环抱的圆形谷地。东距沙溪15公里,西距傍弥潜井15公里,是古镇四卡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关卡。至今留有守关人修建的古建筑(戏台、魁星阁、本主庙、智慧庵、关风桥)和依稀可见的古道遗址。如果您体力充沛而且时间充裕,徒步上马坪关将是您亲身感受茶马古道的最佳选择(最好找一个向导带路)。单程约需4~5小时,必要准备:旅游鞋、水、干粮和常用药品。若要留宿或吃饭,村支书八斤家将是最好的选择。

2、石宝山风景区沙登箐至沙溪镇寺登街:约4公里。从石钟寺出发沿沙登箐红砂石台阶路而下、约40分钟可到沙坪村,然后沿弹石路大约走20分钟可到寺登街。沿途有沙登箐石窟(共五窟)、龙潭、梨园及白族山庄 [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