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剂学第十一章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题库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执业药师考试资料 |
一、最佳选择题
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最基本条件是
A.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成囊材料带有相同电荷
B.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成囊材料带有丰富的相反电荷
C.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成囊材料能发生聚合
D.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成囊材料能发生脱水凝聚
E.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成囊材料能生成溶解度小的化合物
【正确答案】:B
复凝聚法
固体分散物,又称固体分散体,是固体药物分散在固体载体中制成的高度分散体系。通常是一种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或难溶性、肠溶性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物。固体分散物可进一步制成各种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栓剂、软膏及注射剂等,还可直接制成滴丸剂。
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使液态药物固体化。
在固体分散物中,固体药物以分子、胶态等状态分散,是以固体载体所形成的高度分散体,液态药物亦可以分子状态分散在固体中,即液体药物固体化。
制成微囊、制成包合物、制成固体分散体以及用吸收剂吸收都可以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固态溶液:药物在载体中或载体在药物中以分子状态分散。
2、微囊的质量评价不包括
A.囊形与粒径
B.微囊中药物的含量
C.囊材对药物的吸附率
D.载药量与包封率
E.微囊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正确答案】:C
微囊的质量评价包括以下:
微囊在制剂生产中往往需要进一步加工成片剂、胶囊剂以及肌内注射剂等剂型,所以微囊的质量要求是重要环节。除制成制剂应符合药典有关制剂的规定外,大致还包括以下内容。
1.微囊的囊形与粒径
2.
3.
4.微囊中药物释放速率
5.
“为求得适宜的软胶囊大小,可用“基质吸附率”(base
adsorption)来计算,即1g固体药物制成(填充软胶囊用)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可按下式计算之: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重量。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匀化,测定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制备一定剂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显然固体药物粉末的形态、大小、密度、含水量等,均会对基质吸附率有影响,从而影响软胶囊的大小。”
所以吸附率并非栓剂的!
3、下列哪种附加剂可以延缓微囊对药物的释放
A.PEG类
B.液体石蜡
C.植物油
D.硬脂酸
E.泊洛沙姆
【正确答案】:D
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硬脂酸、蜂蜡、十六醇以及巴西棕榈蜡等作附加剂,能够延缓微囊对药物释放。大分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疏水性物质。
液体石蜡和植物油虽说也是疏水性的,但是在此不常用,熟记教材列举的内容即可!
下列哪种药物不适合做成缓控释剂
A
B
C
D
E
C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物,其抗菌的效果依赖于峰浓度,故一般不宜制成普通缓释制剂。
4、不能作固体分散体的材料是
A.PEG类
B.预胶化淀粉
C.聚维酮
D.甘露醇
E.泊洛沙姆
【正确答案】:B
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包括水溶性载体材料:
常用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和糖类。
1.聚乙二醇(PEG)类
2.聚维酮(PVP)类
4.有机酸类 该类载体材料分子量较小,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作载体的有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琥珀酸、胆酸及脱氧胆酸等,多与药物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本类载体材料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5.糖类与醇类
固体分散物(剂)
固体分散剂(共沉化合物)是将难溶性药物,通过共融溶解或喷雾包埋等方法,使药物以分子、胶体或超细粒子状态分散于生理隋性而易溶于水的载体中,进入胃肠道后,水溶性载体迅速溶解,药物从载体中迅速而完全释放出远比微粉化粒子更小的粒子,从而产生高效、速效的作用。
聚乙烯比咯烷酮(PVP)、聚维酮(PVP):
聚乙烯比咯烷酮
微晶纤维素是能自由流动的结晶粉末(非纤维状的微粒子)。不溶于水、稀释的酸和多数的有机溶剂,微溶于20%的碱溶液。
固体分散物常用的载体材料分为:
1.水溶性载体材料: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PEG类、PVP类)、表面活性剂类(多含有聚氧乙烯基,如泊洛沙姆)、有机酸类、糖类与醇类(甘露醇);
2.难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常用乙基纤维素)、含季胺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类(E、RL、RS型)、脂质类;
3.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CAP、HPMCP)、聚丙烯酸树脂类 ;
微晶纤维素是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故答案是B。
(五)研磨法
将药物与较大比例的载体材料混合,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的粒度,或使药物与载体之间以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物。常用的载体材料有微晶纤维素、乳糖、PVP类、PEG类等。
5、下列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速度的比较,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分子态>无定形>微晶态
B.无定形>微晶态>分子态
C.分子态>微晶态>无定形
D.微晶态>分子态>无定形
E.微晶态>无定形>分子态
【正确答案】:A
无定形对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药物除结晶型之外,还存在无定形(非晶型)形式,一般情况下,无定形药物溶解时不需要克服晶格能,所以溶解速度比结晶型快,在疗效上也出现强度不同的性质。
6、不属于固体分散技术的方法是
A.熔融法
B.研磨法
C.凝聚法
D.溶剂-熔融法
E.溶剂法
【正确答案】:C
除了ABDE四个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与乙基纤维素形成固体分散体,药物的溶出加快
B.在共沉淀物中,药物以无定形(非晶态)状态分散于载体材料中
C.水溶性药物采用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的溶出减慢
D.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有PEG类、PVP类、表面活性剂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E.药物采用疏水性载体材料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有缓释作用
【正确答案】:A
乙基纤维素,无毒,无药理活性,是一种理想的不溶性载体材料。其特点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含有羟基能与药物形成氢键,黏度较大,能较好地抑制药物结晶生长。载药量大,稳定性好,不易老化,广泛应用于缓释固体分散物。多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可加入水溶性材料如HPC、HPMC、PEG、PVP等调节释药速度,也可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硫酸钠增加载体的润湿性,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A选项“药物与乙基纤维素形成固体分散体,药物的溶出加快”应该是“药物与乙基纤维素形成固体分散体,药物的溶出减慢”。采用难溶性载体材料如乙基纤维素、脂质类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具有缓释作用。其原理是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在载体材料形成的网状骨架结构中,溶出时,药物必须首先扩散通过疏水性的网状骨架,故延缓了药物的释放速率。肠溶性载体材料也具有缓释作用,同时由于药物在载体材料中的高度分散性,可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
共沉淀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以恰当比例而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有时称为玻璃态固溶体。
结晶即为结晶体,是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形成固体的晶体。
微晶态简单说就是出现结晶的状态,结晶比较小,不完全结晶这样的一个状态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熔融法是将药物与载体的熔融物在搅拌情况下慢慢冷却
B.共沉淀物是由固体药物与载体以恰当比例而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C.固体分散体的类型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
D.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等
E.固体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称为固态溶液
【正确答案】:A
A项的正确说法应该是:熔融法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匀,加热熔融后迅速冷却成固体。
固体分散体主要有3种类型。
(一)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共熔后,骤冷固化时,如两者的比例符合低共熔物的比例,可以完全融合而形成固体分散体,此时药物仅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成物理混合物,但不能或很少形成固体溶液。
(二)固态溶液
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状态分散时,称为固态溶液。按药物与载体材料的互溶情况,分完全互溶与部分互溶;按晶体结构,分为置换型与填充型。
(三)共沉淀物
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形成共沉淀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体,因其有如玻璃的质脆、透明、无确定的熔点。常用载体材料为多羟基化合物,如枸橼酸、蔗糖、PVP等。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可因不同载体材料而不同,如联苯双酯与不同载体材料形成的固体分散体,经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联苯双酯与尿素形成的是简单的低共熔混合物,即联苯双酯以微晶形式分散于载体材料中。
固态溶液:药物在载体中或载体在药物中以分子状态分散.
溶液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中。
喷雾干燥法主要用于的是微囊,包合物,微球,以及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
溶剂-喷雾干燥法也可以用于固体分散物的制备;
固体分散物,又称固体分散体,是固体药物分散在固体载体中制成的高度分散体系。通常是一种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或难溶性、肠溶性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物。固体分散物可进一步制成各种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栓剂、软膏及注射剂等,还可直接制成滴丸剂。
固体分散物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不同性质的载体使药物在高度分散状态下,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对于难溶性药物,其生物利用度往往取决于制剂中固体药物的溶出速率。根据Noyes—Whitney方程,药物的溶出速率随药物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如果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使药物高度分散在水溶性载体中,则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成为一种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新技术;如果采用难溶性载体制备固体分散物,则可达到缓释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肠溶性载体还可控制药物于肠中释放。
9、下列关于包合物的叙述错误的为
A.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
B.包合过程是化学过程
C.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
D.客分子必须和主分子的空穴形状和大小相适应
E.包合物为客分子被包嵌于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分子囊
【正确答案】:B
包合物是指一种药物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物质的分子腔中而形成的独特形式的络合物。这种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主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包合物根据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管形包合物、笼形包合物和层状包合物。
包合物能否形成及其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立体结构以及二者的极性。客分子必须和主分子的空穴形状及大小相适应。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包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二者间的范德华力。包合物中的主分子和客分子比例一般为非化学计量,主、客分子数之比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
因此,包合物是形成的独特形式的络合物。但是,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
10、β-环糊精是由几个葡萄糖分子环合的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E.9个
【正确答案】:C
常见α-CYD、β-CYD、γ-CYD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其立体结构为上窄下宽两端开口的环状中空圆筒状,内部呈疏水性,开口处为亲水性,该结构易被酸水解破坏。
11、β-环糊精与挥发油制成的固体粉末为
A.共沉淀物
B.低共熔混合物
C.微囊
D.物理混合物
E.包合物
【正确答案】:E
一些剂型的概念和区别
共沉淀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以恰当比例而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有时称为玻璃态固溶体。
低共熔混合物:是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状变化,如某些药物研合时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微囊: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的直径在1~250μm的微小药库型胶囊,又称为微型胶囊,可进一步制成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物理混合物: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共熔后,骤冷固化时,如两者的比例符合低共熔物的比例,可以完全融合而形成固体分散体,此时药物仅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成物理混合物,但不能或很少形成固体溶液。
包合物:是指一种药物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物质的分子腔中而形成的独特形式的络合物。这种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主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包合物根据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管形包合物、笼形包合物和层状包合物。
12、单凝聚法制备明胶微囊时,降低温度的目的主要是
A.囊芯物的分散
B.凝聚
C.聚合
D.固化
E.粘连
【正确答案】:B
单凝聚法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方法,它是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现以明胶为囊材说明制备微囊的基本原理: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强亲水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由于明胶分子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成囊。此时凝聚过程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聚的条件,就会发生解凝聚,使凝聚囊很快消失。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可逆性,经过几次凝聚与解凝聚过程,直到析出满意的凝聚囊。最后再采取措施使囊壁交联固化,使之成为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影响高分子囊材凝聚的主要因素是囊材的浓度、温度及电解质的性质。囊材浓度越高,越易凝聚;温度升高,不利于凝聚.
电解质中阴离子促进胶凝作用比阳离子大。
丙酮或者硫酸钠的水溶液是凝聚剂,是制备微囊的基本原理中介绍的,本题考察的是温度对凝聚的影响。温度升高,不利于凝聚,所以降低温度,有助于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