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
(2014-04-28 13:30: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文件通知 |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文件
萧教〔2014〕42号
关于开展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
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直属学校(单位)、高中、镇中心辅导学校、街道中心学校、初中、中心小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幼儿园:
根据《萧山区名优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萧教〔2014〕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决定开展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评选工作。现就评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评选范围与数量
评选范围:我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研究机构等在职在岗教师。
评选数量:根据“萧山区名教师”评比每次控制在我区在职教师总数4‰以内的规定,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拟评选50名左右。
二、评选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心强,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已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坛新秀称号(或虽未获得该称号但教育教学能力、实绩特别突出者)。
(三)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教学质量在区内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曾多次在校际、区级及以上教研活动中开设公开课。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必须兼课(所兼学科必须与申报学科一致),课时数不少于工作量标准数的下限。研究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示范教学、听课评课,对本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能力强,对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作出显著成绩。
(四)有多项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成果(最近三年至少有一项)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市级及以上的评比中获奖。
三、评选程序
(一)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以普职高学校和镇(街道)辅导学校(中心学校)为单位组织考核推荐,推荐总人数控制在本单位在职教师总数的2%以内。
(二)区评委会将根据评选对象的情况组建若干个学科考评组,由学科考评组具体负责每一轮的考核。
考核内容和程序为:第一轮考核为“综合审议”,考核师德表现、完成学科教学工作情况及教学实绩、课堂教学展示与业务比赛、教育教学研究等情况,占总分的40%;第二轮考核为“话题阐述”,考核教学理论运用、教学实践反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占总分的20%;第三轮考核为“借班上课”,考核课堂教学能力及效果,占总分的40%。第一、二轮考核结束后,根据两轮成绩择优确定150位左右对象进入第三轮考核。
以上三轮考核的具体安排在萧山教科研网上通知。
(三)评选委员会根据各学科考核组考核情况,决定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的初步人选,并在萧山教育信息网上进行公示。
(四)区教育局党委局长办公会议听取评选情况汇报,研究决定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正式名单,并上报区政府审批。
(五)由区政府命名表彰奖励。
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评选工作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
四、评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萧山区名教师”是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萧山区名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为切实加强领导,教育局成立由局领导和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负责具体工作。
(二)评选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坚持标准,好中选优,确保质量”的原则。要全面考察、综合评价,真正把师生和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推评出来。
(三)申报材料要“真实、清晰、完整、规范”。申报人须按要求如实填写《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评选申报表》一式一份(附件1),学校和镇(街道)辅导(中心)学校须填写《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推荐一览表》(附件2)。学校和镇(街道)辅导(中心)学校校长在认真审核申报表及各类证明材料后必须签字并加盖公章。申报表及所有证明材料须在校内公示栏公示三个工作日,一经发现材料有不实之处,一票否决。申报表及一览表于5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办公室,电子稿同时发至1157493881@qq.com。
名教师评选工作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学校(单位)本着对我区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认真把关,确保评选工作的顺利完成。
附件:1.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评选申报表
2.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推荐一览表
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事服务中心、区档案局、区图书馆。
附件1
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评选申报表
姓
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
填
一、“综合荣誉”栏按荣誉高低先填写任教以来区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称号,再填写其他荣誉称号;“业务展示与业务比赛成绩”“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栏按级别从高到低填写教研室、教科所组织的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取得的成绩;“学科教学质量”分“文化学科”与“其他学科”两大类,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的文化学科教师,按表格要求填写近四年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成绩的相关数据;无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的其他学科教师,则用300字左右的文字概述本人近四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力求用数据、事实加以说明。
二、 所有证明材料及复印件必须加盖公章后按要求分册上交。分册要求如下:
分册(一):区级及以上各类综合性荣誉称号证书复印件;
分册(二):学校提供的期末成绩原始档案;
分册(三):区级及以上业务展示、比赛获奖证书、证明复印件;
分册(四):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市级及以上公开发表论文的杂志封面、目录、文章的复印件。
一、
姓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
最高学历 |
|
毕业学校 |
|
|||||
所在单位 |
|
行政职务 |
|
|||||
技术职称 |
|
评审时间 |
|
|||||
工 作 简 历 |
起止时间 |
单 位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师德情况(含班主任工作及教育管理)
师德表现(含班主任工作及教育管理) |
(500字以内) |
三、综合荣誉
区 级 及 以 上 综 合 荣 誉 |
|
获奖时间 |
授予单位 |
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近四年实际完成学科教学工作及教学实绩
(一)实际完成教学工作情况
起止年月 |
任课年级 |
任课班级 |
周课时数 |
授课学生数 |
备注 |
2010、9-2011、7 |
|
|
|
|
|
2011、9-2012、7 |
|
|
|
|
|
2012、9-2013、7 |
|
|
|
|
|
2013、9-2014、4 |
|
|
|
|
|
(二)教学实绩
文化学科:
项目 |
10学年 |
11学年 |
12学年 |
13学年 |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一 学期 |
|
任教年级班级总数 |
|
|
|
|
|
|
|
年级平均分或合格率 |
|
|
|
|
|
|
|
任教总学生数的 平均分或合格率 |
|
|
|
|
|
|
|
平行班同学科教师总数 |
|
|
|
|
|
|
|
平行班同学科教师中位次 |
|
|
|
|
|
|
|
其他学科
(300字以内,填写时可删去前面文化学科的表格) |
五、近四年课堂教学展示与业务比赛情况
课 堂 教 学 展 示 情 况 |
上 课 课
题 |
时间 |
组织单位 (何级教研室、教科所)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 务 比 赛 获 奖 情 况 |
获奖项目与奖级 |
时 |
组织单位 (何级教研室、教科所)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近四年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一)发表
论文(论著) |
总字数 |
本人撰写部分 |
发表时间、地点、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获奖
成果报告(论文)名称 |
本人撰写部分 |
组织单位 |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及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被推荐者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学校负责人签字:
|
镇(街道) 辅导(中心)学校负责人签字:
|
附件2
第四届“萧山区名教师”推荐一览表
制表单位: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最高学历 |
技术职称 |
行政职务 |
申报学科 |
最高荣誉 |
周课时数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 一栏表必须加盖公章上报;
2.一览表采用Excel文件格式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