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的类型及特点
学习风格概念源自普通心理学,最早指人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来调节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方式及群体工作的能动性,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赛伦(Herbert
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
对于学习风格,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西方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阐释着学习风格的内涵。
凯夫(Keefe)在1979年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学习风格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的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在上述定义中,相对来说,被广为接受的是凯夫对学习风格概念的界定。
一、学习风格的类型:
1.主动型。主动型学习者较偏好多人一起合作的团队学习。
2.反思型。喜欢独自一人完成工作,较偏好单独去思考学习的内容。
3.感官型。无法接受所学内容和真实世界是没有关连性的,较偏好学习具体的事实。
4.直觉型。学习者偏好发觉事物间的关连或可能性,喜欢以快速而创新的方法完成工作,不喜欢重复而规律的事物。
5.视觉型。学习者在看到图片,图表,流程图,时间表,影片,或是实际演练时会有较佳的记忆效果。
6.听觉型。学习者比较能从文字说明或是口述讲解的方式中有较佳的学习效果。
7.循序型。学习者倾向于从头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一步一步循着逻辑前进。此外,循序型学习者亦倾向于跟随逻辑性的步骤去找出答案。
8.总体型。学习者偏好跳跃式的学习,他们通常看不出内容前后的关连性,而是采取跳跃的方式吸收知识,之后才会突然顿悟。
二、学习风格的特点:
1.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3.学习风格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
人的个性,诸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间接的,而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惯常使用的、有所偏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它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一方面使学习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受个性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