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课堂——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
(2017-06-14 10:35:55)分类: 课改探索 |
谈起助学课堂,就不得不先介绍一下助学课堂的创始人仲广群校长。仲广群校长,现任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创始人。
因为年初教研室向大家推荐的《教学新密码》一书对助学课堂已经有了系统、详细的论述,我们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各位汇报的,就是想跳出这本书,仅就我们在瑞金北村小学一天的学习过程中,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内心的最真实感受、最深切体会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将围绕着三个话题展开:一、什么是助学课堂?二、助学课堂基本操作模式。三、助学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一块儿试着破解仲广群“助学课堂”背后所蕴藏的教学密码。
一、我眼中的助学课堂
这次学习出发前,我头脑中闪现的一个大大地问号就是:助学课堂与尝试教学、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等这些理念,仅仅是提法上的不同,还是有意涵上的本质区别?换句话说,我们的课堂到底有多少本质的东西,有多少核心元素是永恒不变的,是“理到深处皆一般”的?
1、本质与内核
窦桂梅校长说:要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我想,在我们目前还没有条件和能力让学生站到学校正中央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先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改其实很简单,课改就是改理念,理念转变了,课改就成功了一半。但同时又很难,因为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观念。举例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样的口号已经提出N年了,但我们的课堂真的有变化了吗?我看未必。所以说,敢不敢相信学生,这绝不是一个老师的教学习惯问题,我想更是教学智慧。
二、助学课堂的基本操作模式
明晰了助学课堂的本质与基本理念,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助学课堂的本土化生长了。我想我们有前期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有单元目标尝试教学的有益探索,助学课堂的落地生根应该不成问题。其实主要就是解决助学课堂与单元目标尝试教学的沟通、连结、融合、发展的问题。
1、助学课堂基本操作模式
助学课堂基本操作模式包括六个步骤:研制助学单——学生独立探究——展示先研成果——伙伴互助学习——教师点拨指导——练习与提升
与我们的“六型八步智慧数学”基本模式做一比较:
“炫我两分钟---尝试小研究---小组互助合作---班级展示---教师点拨---自我挑战---达标反馈---拓展延伸”
2、助学课堂之“三助”:即“自助、互助、师助”。
学生自助:倡导学生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通过“助学单”的引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生互助:倡导任务驱动,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提问、补充、质疑、辩论等形式,提升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帮助:倡导“以学定教”,把力用在关键处、重心处,引领学生去“织网”,去“爬高”,在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我们现有的对“尝试小研究”的研究,例如不同课型小研究的分类归纳,很显然没有仲校长做的系统深入。我们要参照助学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一步系统和完善尝试小研究的设计。将助学单做得精致、简化、实用,真正起到“助”的作用,而不是无用甚至负担。)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二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流程。首先,很简洁的组织教学、谈话引入,然后直接进入第一环节:小组交流助学单第一题,(大约4至5分钟后)第二环节:展示交流成果,(此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师生围绕“一分米有多长?怎样找到一分米?”这个核心问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伙伴互助学习,解决1分米=10厘米,及1米=10分米等进率问题,并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接着,教师通过1分米长吸管的学具,帮助学生建立两指间1分米的长度概念,进而去测量课桌的短边大约是几分米。至此,教师的师助作用体现,通过点拨引导突破难点。
三、助学课堂教学策略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们今天的汇报基本结束了,最后我们想用一首稍作改动的《忆江南》结束我们今天的汇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助学课堂精深妙,核心素养生了根。能不忆江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