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怕的“六月飞雪”

(2014-06-05 08:02:16)
分类: 心语独白

http://s6/mw690/003hB0HJty6JqE2SXhr95&690

                            可怕的“六月飞雪”

——对高考前学生撕书的思考

文:刘建始

历史上曾有“五月飞霜”、“六月飞雪”的典故,大都和冤案有关。而今的“六月飞雪”却和教育有关,这场雪就是高考前学生撕书扬飞而成。连续几年都听说一些地方的学生复习完了,为了减压,将自己的教科书撕掉,从楼上洒下,形成一场漫天的大雪。

而今,已经发展到不仅仅撕书,还围殴教师。因不满老师制止他们的撕书行为,近日陕西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围殴老师,造成老师头部受伤。据说这几名学生成绩都一般,有的也曾经打过架。

学生将要高考,有压力不假。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喊了十几年了,也有的地方课改轰轰烈烈,因改革成了名校。但是透视这些名校改革的背后,仍然脱不了成绩第一的干系。互动的课堂、创新的课堂、模式的课堂背后缺失了教育的道德判断;课改改的是教学,而做人、理想没有人来管。有的名校白天做样子让外人看,晚上补习训练,学生照样有压力。学生的压力不仅仅来自课堂、考试、家庭、还有将来走入社会的就业压力。前几年的撕书行为就有来自名校的!

古人韩愈说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的不平,都是有原因的,学生有压力更有一定的成因,我们不能光看撕书围殴事件的表面,要关注的是此事的背后的疏导,而不仅仅是制止。

每年高考之前,各个学校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考前动员、宣誓,豪情万丈,有的学校将此画面录下来,大肆渲染,为了给学生打气,壮行;有的校长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而不是去疏导压力,让学生缓解压力,轻松上阵。学生的压力没有人去疏导,内心的压力得不到缓解,“不平则鸣”,就会发泄,发泄到撕书、打老师,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不堪。

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思维,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到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学生面对生活也需要自己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使自己成长、成熟,适应社会。思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也是未来生活的基础或者是智慧。但是我们常常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在学校里成绩并不好,但是出了校门,如鱼得水,机智灵活;也有些学生成绩出类拔萃,但是出了校门却变得呆如木鸡,一事无成。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力在起作用,所以学校要注意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思维高手,走到哪里都能自己解决问题。思维对学生意味着有理性,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可是我们没有人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也没有人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考前不仅要有心理教育,而平时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使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道德判断,知道什么是好人和坏人,判断遇到的事情能不能做,该做的做,不该做的绝不能做,从小就要教给学生会思维,养成能判断的习惯,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再说说我们的教师,应该说被围殴的教师有责任心,敢于管理制止学生的不正当行为,而挨了打,血流满面,可歌可泣!说他是一位英雄,但是又觉得有几分可怜,制止的方式值得商榷。面对有很大压力的学生,尤其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有教育智慧,用智慧完成对学生的说服工作,可能后果就会往好处转化。

我们的教师应该说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劳而无功,累而无福,苦而无乐,一天天劳苦奔碌,恨铁不成钢,好心没有好报,如有的老师所说,一腔子血都倒给学生了,但那些学生能领情的有几个?苦恼、无奈、纠结,没有快乐而言。但如果我们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会发现自己教育智慧的缺失?!

首先要研究学生,不要只管教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管理,平时就要管好学生,知道他们都是哪些类型的学生,便于有的放矢。现在的学生不同于过去的学生,要细细甄别其思想、行为等等。现在学生中有好学生、贵族学生、行为孤僻的学生、爱发脾气的学生、叛逆的学生等类型很多,所以要求教师的教育策略要多元化,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并能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因为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多样化的,要能够面对所有学生,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

有的学生之所以难对付,是因为在童年时就养成了一些特别的反抗习性,他们挑衅教师,欺负同学,甚至打架滋事,学习成绩一般或者很差,要想改变这些学生,就要了解他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适时地给他们发泄的机会,有些问题解决在平时,而不是解决在最后爆发时刻。可是我们经常冠以这些学生“不可教化者”、“害群之马”,成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典型,但是就是这些学生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惹麻烦!我们不能冷漠他们,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冷漠的态度或者挤走了事。我们不但不能对他们冷漠,还要正视这些学生的存在和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叛逆的学生的挑衅行为是天生性情或外在压力作用的结果,他们有时无法自我控制,而目前一些教师的做法加剧了这种挑衅行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撕书围殴的事件发生。

有时我们也想用一些奖励的办法解决这些学生的问题,但是这一范式在叛逆和挑衅的学生面前无效。笔者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刻意创设一种成功的环境,尤其在高考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心理,为他们创设一次次小成功的环境,让他们小试牛刀,增强信心,杜绝其他事情发生。

可怕的撕书围殴事件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先行,事先梳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不让其发生。最可悲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受害者,体制的受害者。所以教育体制改革,要动真格的,不能只改毛皮,不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学生应该是改革的受益者,不应该是受害者。

我们不愿意看见师生受害的事件发生,想做得更好的路径就是改革高考制度,教育部已经下决心,在2017年要改革高考制度,减轻学生负担,但愿学生真正能够得到解放,心理健康,学有所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真情、走在前面的语言、亲近的心声、似海深的情意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阳光成长,不要再发生可怕的撕书围殴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