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是保留传统礼仪最完整的县!
举两个方面的例子。
一、宴席。
阳谷宴席涵盖所有鲁菜内容,也有运河商人带来的饮食文化,更有阳谷人自己独创的东西。
1、鲁菜。肉丝(片)(红、白),各种炒菜,四喜丸子、布袋鸡、粉蒸肉、糖醋鲤鱼等,阳谷焗长(厨师)大都会做。
2、运河文化的菜类。鱼片、鱼丝、各类银鱼、蔬菜、蛋汤类,一样不缺。
3、本土类。以蒸碗为代表,最能体现阳谷特色。油炸椒麻茴香甜面酱为特色的蒸碗。油而不腻,得到广泛好评。
4、有严格的上菜程序,并且符合科学精神。正规宴席(请亲家、新女婿等)。中午请客,一般十二点后上菜,为了怕客人饿着(血糖低),先上四个果碟(点心类或水果),然后四荤、四素,共十二个小盘食菜。正常礼节宴席的两个大件,即一大盘扣肉,一大盘整鱼(糖醋或红烧)或其他。重要的宴席四个大件,除上边两样外,可以有五香鹅脖,粉蒸肉等,荤素兼有,先凉后热,非常科学。酒菜上完后,待客人再三推辞“不胜酒力”,陪客的才“遗憾”地恭请客人到外面(有条件到其他客房)稍候,实际是让客人方便一下。搓桌时留下四个果碟(以示宴席没有结束),客人重新就座后,立即上八个或十个蒸碗,陪客的还要敬酒(礼节性的),客人推辞后,才上馒头,开始吃饭。蒸碗摆放呈金字塔形,主宾动一个,其他人和陪人才动筷,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把没动筷的碗往主宾前移动。移动一遍后,大家才能随便用餐,陪客的要最后一个吃完(实际不敢先吃饱)。让好客人后,马上通知其他人撤席。在先前上“大件”期间,上蒸肉时,主宾还要拿“开刀礼”(给厨师的小费),厨师收到“开刀礼”后,帮忙的人把肉端回,厨师加点调料、香菜沫之类的,把连着肉的肉皮分开,算是“开刀”了,再重新端回上桌。
5、禁忌。狗肉、兔肉、牛驴马骡肉(农耕爱惜畜力)等不准上席。未问询主宾不得直接将醋、生蒜、辣椒等直接端到桌上。还有其他地方的禁忌,各地不尽相同。
二、祭奠。
在祭奠礼节上,恐怕没有别的地方能赶得上咱们阳谷程序完整。
1、吊孝。报丧后亲戚要先吊孝,吊孝都是叩四个头,叩头哭完被拉起,去见主人和主事的,以便回家准备祭品。在临走之前,还要哭着再叩四个头,以示悲痛和难舍难离。
2、祭奠。出丧这天上午,来奔丧的不管来没有来吊孝,进灵棚后还要哭着叩四个头,然后带孝(孝帽、孝衣、孝带,有的大孝)休息。外甥和晚辈至亲在灵棚留下陪灵。午饭前要正式祭奠,有血缘关系的小辈,只要八拜礼(叩八个头加焚香烧纸)、十二拜礼。亲家、仁兄弟要二十四拜礼。出丧后,每一个路口要重新祭拜,到村边要搞路祭,路祭由支客的(礼仪主持人)进行。主要因为一部分人不适合上墓地,路祭完回家。支客人在此地一般行三十二拜礼,第一个四拜拜逝者,二个四拜谢娘家人原谅儿女不孝和招待不周,三个四拜吊丧亲人,四四拜谢抬棺之人,五四拜谢帮忙之人,六拜谢乡邻,七拜谢天地,八拜众人原谅安排不好。三十二拜文化含义不同,有的一叩一立(如拜天,拜地),有的两叩一立,有的四叩一立(起),意义不同。总之,要尊重逝者,尊重亲友乡邻,让主家体面,彰显全村文明礼貌!
3、入土。棺材到坟地后,在棺材入土之前,近亲属再祭奠一遍。然后,把棺材用粗绳吊入坑内,深浅、走向都要经娘家人(逝者的兄、弟或内兄、弟)同意,方可封土盖棺。还有许多细节,无法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