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动的对话,离不开“活用”提示语》微课教学设计

(2015-12-10 16:20:03)
分类: T的微课脚本

《生动的对话,离不开“活用”提示语》微课教学设计

录制时间:2015129    微课时长: 505     作者:周婷

系列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提示语用法”系列微课

本微课名称

 

《生动的对话,离不开“活用”提示语》

知识点描述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通话,课文浅显易懂,文中对话很多,而且生动有趣,本微课就以这篇课文为载体,针对三年级学生对话描写空洞、呆板的现象,挖掘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用法,教会学生要想写出生动形象的对话,就要学会“活用”提示语。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三年级上册  章节(单元):第六单元  页码:99101

基础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稻秧脱险记》;

2、会表演这个童话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演示型、联系型、自主学习型

适用对象

学生:全体三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本微课的选题“提示语的用法”是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因为《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的人物对话,我联想到学生平时习作中对话描写总是那么呆板、空洞,老师又不会花时间单独讲解这个问题,所以我便以本文为载体,挖掘提示语“活”这一个点,教会学生要想写出生动、形象的对话,就要学会“活用”提示语。而有关提示语的知识又非常多样,比如提示语位置不同效果也不同,提示语中可以没有“说”这样的字眼等,一个小小的微课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所以我只选择了提示语生动这一个点来设计、制作,希望一个微课能真正扎实地解决一个问题,在切入课题时我也力求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

教学过程

 

内 容

画面

时间

一、片

20秒以内)

内容:同学们,学了《小稻秧脱险记》,你们一定都非常喜欢文中生动、形象的任务对话吧……可离不开“活用”提示语哦!

11PPT

2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420秒左右)

第一节内容:1、什么是提示语呢?

2、会话中为什么要加提示语?

3、总结:写提示语时不能只有“谁说、谁问、谁答”等,准确地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气等写出来,对话才能更加生动有趣。

 25PPT

316

第二节内容:1、出示两个练习片段,学生思考练习。(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吧,这两个对话片段一点儿都不生动有趣,请同学们为他们变变身吧!)

2、出示教师的示范。

68PPT

114

三、结尾

20秒以内)

内容:记住了吗?生动的对话,离不开“活用”提示语哦!

99PPT

20秒以内

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一、明确思路巧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如何以教材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语用呢?课文教学中,我运用了表演、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发现较之其他课文,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话描写十分生动、形象,非常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又想到三年级学生平时在习作训练中,对话总是那么呆板、空洞,而作为老师的我又不会花时间单独讲解这个问题,所以我便以本文为载体,挖掘提示语“活”这一个点,教会学生要想写出生动、形象的对话,就要学会“活用”提示语。而有关提示语的知识又非常多样,比如提示语位置不同效果也不同,提示语可以没有“说”这样的字眼等,一个小小的微课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所以我只选择了提示语生动这一个点来设计、制作了一个既适用于翻转课堂,又适用于校内课堂教学使用的微课,希望一个微课能真正扎实地解决一个问题,以后再以系列微课的形式来完整、全面地教会学生使用提示语。

二、课堂教学来检验

微课制作好之后,我创新了《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后话锋一转,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本文生动的对话上来,再相机播放微课。由于学生已经对课文非常熟悉、了解,不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深刻感悟了文本内涵,所以当他们再次在微课视频中看到我列举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提示语时,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共鸣,发出了惊呼声,很多反应都在我的预设之内,当三分多中的微课看完之后,我再以PPT的形式出示了练习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填出了有意思的提示语。并且在此时,还产生了有意义的课堂生成,由于提示语意义的不同,孩子在展示读时的语气和神态也大相径庭,我借此机会,引导他们总结出生动、形象、准确的提示语在对话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会使人物的对话甚至性格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精彩效果。

三、总结问题再改进

但是,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制作的不足之处,比如PPT的背景过于花哨,颜色略深,使得黑色字体非常模糊,在总结用法的时候,我的文字过于冗长,也没有凸显重点,观者难免有视觉疲劳现象,也不利于他们关注到微课的教学重点。另外,课堂使用的微课跟翻转课堂的微课还有区别,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微课不能过长,不需要设计练习,即使设计了学生因无法操作鼠标也不利于练习,可以把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单设,而翻转课堂的微课就不能过短,需要设计练习,学生可以在家里就检验自己的自学效果等等。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又一次设计了脚本,重新制作了微课,我把每一页PPT打有文字的文本框都加大了透明度,这样既能看到背景,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过于冗长的语句毫不吝惜地删减去,关键词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凸显出来,一目了然。在新制作的微课中,我加入了有趣的练习训练,因为这样的练习主题学生难以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是否精彩,我还设计了示范练习,让学生有所对照,知道自己的差距,也有新的思考,新的问题,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再来解决未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