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班风呢?
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小,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是班风学风形成的关键。首先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活泼,好奇心重,但自制能力、自理能力较差,难以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纪律,更谈不上自觉地养成各项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当班主任的我像母亲一样,用一颗爱心、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一点一滴地诱导他们。
其次,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当然光靠说教是不行的,还要老师不断提醒纠正。比如让学生坐的时候,不仅要多训练他们的坐姿,还要告诉学生坐端正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能按要求坐神气。
第三,学生喜欢把老师当作学习榜样,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要求我们时时、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言行举止形象。平时看到桌子歪了,把它扶正;看到学生的文具掉在地上了,把它捡起来;看到地面上的纸屑,弯腰默默的捡起来……这是对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看到了,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好这些事情。常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习惯的培养就是要渗透到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细节上。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如果班主任能付出细心和耐心,并能坚持不懈地抓好每一项常规,那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会养成。
最后,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五角星,初步养成。低段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我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布置了一块“群星闪烁”的荣誉角,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红星,你的名字才能出现在荣誉角上。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从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每次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们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分发小红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红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小红星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到荣誉角上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这需要我们班主任不但努力,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