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气与气候”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郭文娟

(2013-08-16 10:59:24)
“天气与气候”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威海市第九中学郭文娟2013年7月17日 08:40浏览:145评论:16鲜花:1专家浏览:3指导教师浏览:12
指导教师 董晓艳于13-7-17 15:08推荐郭老师的主题单元设计图文并茂,条理性强,尤其是思维导图的设计非常详细,逻辑性强,值得推荐!
 
省专家 孙承峰于13-7-18 09:56推荐同意指导老师的意见,值得推荐!
 

主题单元标题

天气与气候

作者姓名

郭文娟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初一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解天气与气候,气候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这在地理的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后面中国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人种的学习进行了铺垫,只有将这一单元学好,才有利于后面的理解学习,所以这一部分在整个地理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由多变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几部分组成。其中后三部分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专题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气候是天气多年的平均值,同时气候又是由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来描述的,而天气也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拉来表现的。四个专题之间以气温和降水为主线,联系密切,层层递进。

 

本单元的主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授课、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巩固练习等方式达到预期的成果。

1.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4.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5.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6.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7.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8.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9.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气候图,理解世界气温、降水、气候分布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应课标

天气:

    1.区分天气气候概念,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1.阅读世界年平均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3.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主要气候类型: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吗?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3.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差异?

4.气候受哪些因素影响?

5.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环境?

专题划分

专题一:多变的天气与生活          1课时)

专题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 课时)

专题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课时)

专题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2 课时)

其中,专题 (二)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方法与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专题问题设计

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月份?

3.威海和济南夏季与冬季的气温有什么不同?

4.爬山时,越往上温度怎样变化?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常规  资源:教材、地图册

支持  资源:网络教室

      他: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

活动1.演示气温的观测的过程,然后引出一天中气温观测的次数,进一步说明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课本P573.10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活动2.演示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进一步说明变化的特点,并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并加深理解;

 

 

气温的日变化:


 

 http://file2.qlteacher.com/cz2013/images/upload/2013/07/17/%E6%B0%94%E6%B8%A9%E6%97%A5%E5%8F%98%E5%8C%96(2013-7-17.090410.355).jpg  郭文娟" />

气温的年变化:

http://file2.qlteacher.com/cz2013/images/upload/2013/07/17/%E6%B0%94%E6%B8%A9%E5%B9%B4%E5%8F%98%E5%8C%96(2013-7-17.090043.842).jpg  郭文娟" />

 

 

练习巩固:(做课本P58-59活动1-2.

 

 

 

 

第二课时:气温的分布

 活动1.演示等温线的特征,明白高温中心、低温中心、气温变化方向的判读以及等温线疏密程度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课本P593.16

1)若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3)等温线封闭时,如果中心气温低,代表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活动2.演示气温的变化规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分1月和7月),让同学们理解这三个影响因素。P603.17

1)纬度因素:(总结: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地形因素:(总结: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海陆因素:(总结: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评价要点

1. 气温的日变化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小测习题

评价指标:(1)知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熟记气温日较差的计算

(2)会计算海陆的气温年较差

2.气温曲线图绘制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小测习题

评价指标:曲线绘制较准确

3. 学习气温的分布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会看气温等温线图

(2)理解维度、海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专题

多变的天气与生活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多变的天气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分析天气特征。
          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进入网络,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专题问题设计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明天的天气如何?怎么知道?

3.城市与农村的空气质量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常规  资源:教材、地图册

支持  资源:网络教室

      他:相关教学资料

专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本节重点在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活动,以减轻难度,本节难点在制作降水柱状图上,教师用课件演示制作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

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专题问题设计

1.降水有哪些形式?

2.怎样描述降水的多少?

3.不同的地方降水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常规  资源:教材、地图册

支持  资源:网络教室

      他:相关教学资料

专题

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气温与降水后进行,与前面联系大,同时又为后面区域地理以及中国地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内容比较多,需要理解记忆。

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气候?不同地区气候是否相同?

2.怎样描述某一种气候的特征?世界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规律是?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气候与人类活动有什么样的关系?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常规  资源:教材、地图册

支持  资源:网络教室

      他:相关教学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