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杠杆测密度实验

标签:
杠杆测密度借助水方程法教育 |
分类: 密度的测量 |
用杠杆测密度实验
我们都知道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那么用杠杆计测密度不就是用天平测密度吗?不是的,区别在于天平是保持力臂不变,改变的是砝码质量;而杠杆在于砝码质量不变,改变的是力臂大小。典型的控制变量法呀!老办法,下面极以测石块、木块和盐水密度为例来阐述这一专题。
一、测石块密度
物质特点:同以前
解题思路:运用二次测量法和方程(组)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仪器材料:杠杆、支架、刻度尺、钩码、石块、大水杯、细线
步骤:
1.如图1所示,安装并调平杠杆,杠杆左边挂上石块(用个方块表示实在是因为画图太烦人),右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平衡。测出L1的值;
2.如图2所示,保持L位置不变,将大水杯放在左边,让石块浸没于水中。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测出L2的值。
计算可得:ρ石=L1ρ水/(L1-L2)
http://s12/mw690/b33aa055tx6BmUuIseT8b&690
说明:仪器材料中的杠杆和刻度尺可以合为一体,事实上,实验室中的杠杆上都标出了长度;钩码不一定是钩码,随便一个玩意儿,只要能起到平衡作用就行了;至于L是不需要测的,当然我所谓“不需要”是说你也可以测L,只要你不嫌麻烦。
有可能你没有这些仪器材料,别着急,你能找到一把匀质的木尺、一支铅笔和一个大螺母就可以做以上的实验了。许多辅导资料中都这个出题,不过我告诉你,这种实验,你失败的机会可太大了,试试就知道了。
假如你连个螺母都不想用,我告诉你,你真的是太可爱了。这样做不仅操作性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实验,还省个螺丝,哈哈!不过这样可能对你的数学运算有点小小的挑战。这是我最想让你做的事,这就是所谓“利用杠杆自重测石块密度”,你真的可能成为物理学家。
二、测木块密度(沉锤法)
物质特点:同以前
解题思路:运用二次测量法和方程(组)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仪器材料:杠杆、支架、刻度尺、钩码、铁块、木块、大水杯、细线
步骤:
1.如图3所示,安装并调平杠杆,杠杆左边挂上木块(又烦人一次),右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平衡。测出L1的值;
2.如图4所示,在木块下面再挂一个铁块(也可是钩码,至于你怎样挂上它,看看你的智慧啦!),保持L位置不变,将大水杯放在左边,保持木块不沾水,只让铁块浸没于水中。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二次平衡,测出L2的值。
3.如图5所示,再将木块浸没于水中,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测出L3的值。(为完成这个步骤,你需要有点合作精神啊!真的!)
计算可得:ρ木=L1ρ水/(L2-L3)
http://s15/mw690/b33aa055tx6BmUvrZ0O3e&690
说明:这个实验的器材当然也可以用木尺、铅笔之类,你再回头看看上个标题的“说明”,情况完全可适用于这个实验。但如果你想“利用杠杆自重测木块密度”,那可能不是明智之举。若直接用数字计算尚可,倘若你想用字母推导公式,那可够你受的。
三、测液体密度
物质特点:同以前
解题思路:运用二次测量法和方程(组)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仪器材料:杠杆、支架、刻度尺、钩码、石块、大水杯、大盐水杯、细线、抹布
步骤:
1.如图6所示,安装并调平杠杆,杠杆左边挂上石块(这可最后一次烦人啦!),右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平衡。测出L1的值;
2.如图7所示,保持石块位置不变,将石块浸没于水中。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测出L2;
3.如图8所示,取走水杯,将石块的水擦干。保持L不变,再将石块浸没于盐水中,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平衡。测出L3。
计算可得:ρ盐水=L1(L2-L3)ρ水/[(L2
(L1-L2)]
http://s1/mw690/b33aa055tx6BmUvzjgI30&690
说明:与题目二不同,重复看一便题目一中的“说明”,可是你用“杠杆自重”完全可以完成这个题目,并没有题目二那么烦人。
这个专题中都用了“保持L不变”,但这不是“法律”,你当然可以改变L的值,只不过你必须测出这个值,在计算时就会更加复杂。同样,你完全可以保持钩码位置不变,而改变石(木)块位置,计算量不会变复杂,但操作难度可太高了。当然考试题的字数不会有什么变化,书写难度都不高。哈哈!开句玩笑!
如果你真的做了实验,而不只是看我的“白活”,相信你会把我的题目改掉——这不就是“杆秤测密度”吗?是的,如果你想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数理思维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了,这也是物理老师的理想。
关于“密度的测量方法”这一课题,还有一些其它方法,比如:用圆珠笔芯、木条铁丝、滑动变器和电流表、刻度尺等等。虽然这些方法对开发学生智力都有帮助,但我总觉得有为“应试”摇旗呐喊之嫌。密度的测量是中考中永恒的主题(至少到现在是这样),但我觉得这大概是因为它集众多方法和技巧于一身,确实能体现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够考查出学生掌握的方法,如比较法、控制变量法、方程法、公式法等等。学好这个内容能让学生建立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听说“情商”“逆商”这类玩意儿和这点相关的,谁知道呢!)……
别人说什么不知道,我只知道:学好“密度的测量”,会让你拿到实至名归的高分;会让你学其它知识时更加轻松;如果会让你喜欢上物理,那更让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