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学科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4-02-20 15:59:31)分类: 试卷分析 |
七年级地理学科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
(一)、正确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本份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课改新理念,突出“两个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把握新课标方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力求做到科学性、全面性、基础性、实用性和导向性的统一,对深化我区课改工作,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试题特点
1.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试题按照《地理课程标准》,涵盖绝大部分章节,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对重点知识,重点能力不回避,本试卷考查的地理知识点分布如下:
知识块 |
知识点 |
题号 |
分值(分) |
世界地理 (上) |
地图 |
6、21、27(5) |
5 |
认识地球 |
1、3、4、26、27(7) |
21 |
|
世界海陆分布 |
5、27(1)(2)(3) |
9 |
|
世界地形 |
7、27(4)、28 |
15 |
|
海陆变迁 |
2、15、16 |
6 |
|
世界人口和人种 |
17、18、27(6) |
5 |
|
世界语言与宗教、聚落 |
8、9 |
4 |
|
天气和气候 |
10、11 |
4 |
|
气温和降水 |
14 |
2 |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12、13、24、25 |
8 |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22、29 |
15 |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
19、20 |
4 |
|
国际合作 |
|
|
|
重要的国际组织 |
23 |
2 |
2.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
试题在全面考查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注意体现地理学的两大特征
——“综合性”和“区域性”。一是把区域地理内容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全面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二是在题目设计时,注意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机联系等。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明显的导向性。
5.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注重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试题尽量取材于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如:第1、7、10、11、12、15、21、25、28题。
(2)赋予时代气息。今年试题通过选取与地理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深度,又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热点。如:第24、25、27、29题。
试卷只分两大块:选择题和综合题。设问明了,没有歧义,题型是学生平时学习考试中所熟悉的。全卷29大题,题量适中,卷面阅读量适中,没有大的问答题,答题的字数不多,一般学生在60分钟内均能作答完毕,读图分析题每空一分,方便评卷。试卷图文并茂,图文合一,尤其是地图经过处理,突出要素,直观形象。文字浅显直白、亲切,富有青春气息,显得整个版面十分活跃。
二、成绩统计:
1.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难度值统计:
平均分 |
优秀率 |
良好率 |
及格率 |
低分率 |
66.71
|
28.1% |
46.9% |
64.7% |
2.5% |
2.各题得分统计:
小题 |
满分 |
平均分 |
难度 |
得分率 |
1 |
2 |
1.572321 |
0.78616 |
0.78616 |
2 |
2 |
1.535457 |
0.767728 |
0.767728 |
3 |
2 |
1.543892 |
0.771946 |
0.771946 |
4 |
2 |
1.353327 |
0.676663 |
0.676663 |
5 |
2 |
0.964073 |
0.482036 |
0.482036 |
6 |
2 |
1.202124 |
0.601062 |
0.601062 |
7 |
2 |
1.447985 |
0.723992 |
0.723992 |
8 |
2 |
1.572008 |
0.786004 |
0.786004 |
9 |
2 |
1.249297 |
0.624648 |
0.624648 |
10 |
2 |
1.774445 |
0.887222 |
0.887222 |
11 |
2 |
1.811933 |
0.905966 |
0.905966 |
12 |
2 |
1.386441 |
0.69322 |
0.69322 |
13 |
2 |
1.520462 |
0.760231 |
0.760231 |
14 |
2 |
1.811621 |
0.90581 |
0.90581 |
15 |
2 |
1.88566 |
0.94283 |
0.94283 |
16 |
2 |
1.533583 |
0.766791 |
0.766791 |
17 |
2 |
1.735395 |
0.867697 |
0.867697 |
18 |
2 |
0.829115 |
0.414557 |
0.414557 |
19 |
2 |
1.580756 |
0.790378 |
0.790378 |
20 |
2 |
1.557325 |
0.778662 |
0.778662 |
21 |
2 |
1.9572 |
0.9786 |
0.9786 |
22 |
2 |
0.823492 |
0.411746 |
0.411746 |
23 |
2 |
1.690096 |
0.845048 |
0.845048 |
24 |
2 |
1.63074 |
0.81537 |
0.81537 |
25 |
2 |
1.898781 |
0.94939 |
0.94939 |
26 |
14 |
7.879548 |
0.562824 |
0.562824 |
27 |
12 |
8.034632 |
0.669552 |
0.669552 |
28 |
11 |
6.728096 |
0.611645 |
0.611645 |
29 |
13 |
6.094565 |
0.468812 |
0.468812 |
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阅读、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如:“珠穆朗玛峰”同音字特别多。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大部分基础题得分率并不高;如:“七大洲四大洋”图错误率很高。
3.地理的基本能力、基本概念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如:运用经纬网写位置错误率很高。
4.学生间差距大,落后面大。脱离地图,死记硬背的学生占大多数。
5.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上识记不够。如:地形部位的判断错误率也很高。
6.地图的识记、分析、绘制、运用能力还较薄弱;本试卷考查地图方面的题目多,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特别是气候-降水图和经纬网、公转图错误率最高。
7.审题不认真;对易混易错知识掌握不到位。
8.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因素和主要原因分析得分率低。
9.气候和经纬网运用等知识是学生薄弱点。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依标据本,立足基础,落实双基。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依据现行教材认真组织教学。地理基础知识是指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能力。要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落到实处。
2.重视地理最核心能力——“地图能力”的培养。一要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尽量使用挂图、板图、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来开展教学,以地图为中心。落实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整合相关知识,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二是要把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记图、析图、画图的习惯和能力落到实处。如:养成学生“图文结合、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三是经常让学生画空白图和做一些读图填图作业,通过“找一找、填一填、画一画”等,把重要地名落实到地图上,规范地名书写,消灭地名错别字。
3.重视课堂教学,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开发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力提高;要注重建议合作学生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知识;要充分用好“课堂三导教学”学习资料。
分析人:谢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