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学科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3-03-07 21:21:50)
标签:
365休闲 |
分类: 中考研究 |
七年级地理学科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
(一)正确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本份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课改新理念,突出“两个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力求做到科学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导向性的统一,对深化我区课改工作,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试题特点
1.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试题按照《课程标准》,涵盖所要考查的绝大部分章节,具有覆盖面广,分布较均匀的特点。本试卷考查的地理知识点分布如下:
知识块 |
知识点 |
题号 |
分值(分) |
世界地理 (上) |
地图 |
7、10、28(4) |
5 |
地球、经纬网、公转图 |
1、4、5、6、26(1)(2)(3)(4)(5)(6) |
23 |
|
海陆分布 |
2、27(2)(3)(5)28(3) |
10 |
|
地形 |
3、8、11、12、27(4)(5) |
12 |
|
海陆变迁 |
14、15、 |
4 |
|
世界的人口 |
22、23、28(5) |
5 |
|
世界的人种 |
28(2) |
1 |
|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
9、28(2) |
3 |
|
世界的聚落 |
29(1)(2)(3)(7)(8) |
6 |
|
天气与气候 |
17、18、 |
4 |
|
气温和降水 |
13、29(6) |
4 |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19、24、25、29(4) |
7 |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20、21、28(1)29(1)(2)(3)(5) |
10 |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
27(1)(2) |
4 |
|
国际经济合作 |
16 |
2 |
2.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
试题在全面考查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注意体现地理学的两大特征——“综合性”和“区域性”。一是结合七上教学内容,突出“综合性”,适当关注“区域性”;二是在题目设计时,注意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机联系等。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明显的导向性。
试卷只分两大块:选择题和综合题。设问明了,没有歧义,题型是学生平时学习考试中所熟悉的。全卷29大题,题量适中,卷面阅读量适中,没有大的问答题,答题的字数不多,一般学生在60分钟内均能作答完毕,读图分析题每空一分,方便评卷。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试卷图文并茂,图文合一,尤其是地图经过处理,突出要素,直观形象。
二、
1.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
|
年级 |
平均分 |
优秀率 |
及格率 |
低分率 |
七年级 |
68.27 |
32.75% |
67.83% |
2.95% |
三、
(一)各题回答情况分析
本试卷的选择题部分,第1、2、3、4、5、8、9、11、13、14、15、16、17、21、23、24题的得分率较高,试题难度低。但有些难度不高的题,如第6、7题,学生的得分也不尽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例如第6题,正确选项应是(B),即C、D两地所在纬线长度相等,可是有部分学生却回答成(D),即所有长度不相等。说明学生对地球仪上的特征理解不透彻。第7题有部分学生选到(A)方向,原因是这些学生死记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以为地图上一定要有指向标。
本试卷综合题部分,第26题是阅读材料题回答一些关于经纬网知识及地球公转知识,学生得分率较低,另外这题还凸现许多学生不注意阅读材料的问题,明明是26(6)小题问的是十八大开幕时,地球运动至右图中的_____位置,可是从答题来看,有不少学生却答到D.④至①(考试这天地球运动位置,这可能是受做了往年的期末考试卷影响),正确答案应是C.④至④;综合题27题利用中日钓鱼岛事件来考察学生对于七大洲、四大洋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得分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本题的第2小题的第三个空格:中日之间的对话称为_____对话,学生却是出现一些错误,如写成“中日对话”等等,正确答案应是“南北对话”,也许在当时出卷给个选项(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学生答题可能就比较不会走偏;28题平均得分在4~5分,第1小题得分不高,很多学生将气候类型写成是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荒漠气候,还有出现将气候类型写不完整、添字或错字;第2 小题得分较高,写错字的学生有一些,比如写成依斯兰、伊丝兰、伊期兰;第3小题得分也不高,学生出现错字较多;第4、5小题得分较高;29题,第1小题得分约1.6分,第2小题得分约2分,第3小题得分约1.8分,第4小题得分约0.8分,第5小题得分约1.5 分,第6小题得分约1.6分,第7小题得分约0.85分,第8小题得分约0.9分。29题出现较多的问题:一是错别字,二是利用图来判断气候类型出错。
(二)总体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大部分基础题得分率并不高;地理的基本能力、基本
概念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学生间差距大,落后面大。
2.阅读、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
3.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上识记不够。
4.地图的识记、分析、绘制、运用能力还较薄弱;本试卷考查地图方面的题目多,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5.审题不认真;对易混易错知识掌握不到位。
6.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因素和主要原因分析得分率低。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左图右书,把重要的地名落实到地图
中;用铅笔绘图及认真学习消灭错别字。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
地理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要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3.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在教学的不同
阶段要不断强化。
4.教师要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对学生易混易错和错别字要加强练习,并及
时批改,督促学生更正错误。
5.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学”新知识。
6.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分析人:谢伟丹
2013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