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日传统插花的不同之处】

(2013-03-13 16:18:34)
标签:

休闲

    中日传统插花虽然同属一源,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与发展道路,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

http://s10/mw690/b334f1abgd7ca1895b089&690

 

   (1)插花人物的不同

    中日传统插花起主导的作用的人物之身份具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插花多以文人墨客为主,而日本插花则僧人为主。

    由于人物的不同插花中所变现的主题与意境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古代插花多以文人、画家、他们寄情山水,以田园、隐逸生活为乐,由他们所创造发展的插花,体现了轻功利、淡名利、安贫乐道的气质,他们最求是我是一种脱离尘嚣、悠然自得、孤傲自赏的情调。由于他们通晓诗、书、画、花,使得传统插花充满了文之“趣、诗之“韵”、书之“骨”、画之“境.而日本传统插花家往往僧人居多,因此,自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受禅宗思想影响,追求清净无为,洗心去欲,空而不空,无胜于有的佛教境界,使插花发展为参禅悟道之道。

 

 

http://s6/mw690/b334f1abgd7ca1a7a02b5&690

  2)“道”之观念

    中国插花无“花道”之说,这是因为受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观念的影响,即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只有宇宙根本规律或自然法则的高度抽象,,才是超乎平常的”道,如道家“道法自然”或儒家“朝闻到,夕死可矣”的道。认为“道可道,非常道,道于万有之间,非一招一式的繁文缛节和特定场景所能规范和实现的。

    因此,我国将技艺归于“器”之范畴,不称其为道而是直接称呼,如诗歌只直称为“诗而不称“诗道”,有的则称为书法、棋艺、武技、剑术之类,只有在称赞至艺妙技时,才有“近乎道亦”之类分话说明技艺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而日本民族长期以来就有着对技艺的爱好与崇敬心理,他们尊重各种技艺不把技艺单纯看做是熟练的技巧,而是认为各种技艺,它的至高境地都存在着深奥诀窍,存在某种规律,把这些诀窍和规律推而广之,还可以从中发现某些普遍性的哲理。因此,当禅宗与这种观念相结合后,在原本属于在“器”之技艺的领域中生长出形形色色的“艺道”,如歌道、茶道、能艺道、书道、花道等,在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中,艺道”不单纯是称呼问题,而是较之技艺”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是通过在磨练技艺的过程中修行,在刻苦的修行中,达到“妙悟”,领悟妙技之艺以及人生之道。

 

 

http://s7/mw690/b334f1abgd7ca29642036&690

 

 

   (3)传承的方式

    中国花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闲情逸致,中国插花只作为逍遥怡情,玩赏享乐的形式,用以调节、丰富生活的。因此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职业,当然也没有出现职业的插花家。这也是中国传统插花主要靠文人们通过诗书绘画中的记载和描述来延续和传承。

     插花在日本是作为一种职业,以师徒的形式传授技艺,在组织和形式制定了严格的条规,采取师徒秘传的方法和嫡系相承的形式,形成了一套 完整的“家园制”。家元掌握着指导权和教授权,以谋取生活之资。因而产生“守家尊业”的思想,对祖先传下来的技艺。十分珍惜,密不外传,因此,有许多保密性的“传书”,传书是历代祖先传给子孙有关技艺的诀窍或理论著述,出现了许多“口传”、“秘传”、“奥义”等。如《仙传抄》《专应口传》等。 

    日本插花经过世代相传的家元制度,子孙秘传的手段,在不断磨练的过程中,插花技艺日益趋向洗练、成熟与完善,技艺的传承的经验系统,完好的保存与传承下来,令插花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