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与左公柳

(2022-12-31 09:35:30)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尽沧桑的古道,通常是指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遥想当年,这条路上络绎不绝的行人,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左公柳,还剩下左公柳斑驳翠绿的枝叶,倚立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当人们在沿途荒凉的令人窒息的沙海中艰难前行时,忽然看到勃勃而生的绿色,突然迸发出最鲜活最丰满的生命。那绿色,那刚烈,那凄婉,那裹着苍云顶着青天的孤傲,那如悲如喜如梦如烟的摇曳,在飘然旋起的片片绿叶与翻卷着滚滚沙尘的翰海中挥出一道悲凉的弧线,这便是左公柳。瞬间,沙海变绿了,金光变柔了,整个天穹被泼染得绚丽缤纷。人们开始明白它的存在,开始追忆它的辉煌,开始探寻它的伟大。

清朝末年,西部邻国中亚浩罕汗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沙皇俄国又趁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等地,张口血盆大口,步步紧逼,欲侵吞整个新疆。霎时:西陲狼烟起,飞息传锋镝。塔河怒涛涌,天山鏖战急。闻警讯,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上书朝廷,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位六旬老人,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挂帅西征。

丝绸之路在内陆的主要路段是甘新古道。1875年,左宗堂正是踏着着万里甘新古道西征,收复新疆的。与此同时,左宗棠看到,各族人民由于连年战乱,流离失所,大面积的田园被荒芜,大片的果园、树木被砍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四野满目疮痍,让人不堪忍受。便号召湖湘子弟沿甘新古道,在凡有水源能到的路边荒野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且动员百姓分段看管。终于在千里戈壁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获得新生。后人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乡杨昌浚,途径甘新大道时看到一路湘军所植道柳,连绵不断,直拂云霄,触景生情,而写下的诗句,赞颂了左宗棠在西征期间动员将士沿途广种榆柳,绿化边陲,开花结果的壮举。

左公柳,是坚忍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硷,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生命的树,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硬朗的本色。

左公柳,是无私的树。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雨雷电、严寒酷暑、沙侵霜打沙留给了自己。

左宗堂沿途究竟植了多少树,已无从查考,但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甘肃省政府调查,甘肃境内平凉至酒泉有左工柳24.6万株,皆合抱之木,同年1227日,隆德县府对境内左工柳进行调查,注册编号者3936.为保护这些柳树,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制定法令,“严禁砍伐,伐一补十,禁闭半月”.“树木与树人同重,毁木与杀人同罪.”并逐株编号,记录在案。

然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大跃进的呼声中,生长近百年的左工柳被大量砍伐,当作燃料,塞进大炼钢铁的小高炉。使这些百年古树遭到灭顶之灾。“羌笛声声哭杨柳,戈壁处处风沙吼。春风难度玉门关,左倾思潮是祸首。”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左公柳所剩无几。丝绸之路必经的隆德县仅存左公柳14株,被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使濒临灭绝的左公柳获得了新生。每到夏季,这些古柳便撑起一片浓荫,供人们歇息纳凉。多少年来,左公柳面对狂风的肆虐,黄沙的咆哮,骄阳的照射而始终面不改色,坚挺的屹立在戈壁大漠,古道两旁,以它巨大的躯体,茂密的枝叶为大地染绿,让戈壁生辉。后人有诗赞曰:

十万大军赴新疆,遥想当年射天狼。百战鲜血染金甲,一缕忠魂护国防。

天山播绿绿如荫,戈壁插柳柳成行。血凝翰海发春华,至今犹忆左宗棠。

 

2021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