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人雅爱葫芦者不少,崔曙、韦肇都有《瓢赋》传世,宋陆游更有多篇咏葫芦诗作流传。
唐宋人便以小葫芦为贵,韦肇说以小为贵,以约为珍。小要小到分寸,极小者明人称之为草里金,可为头饰、耳铛、衣扣。—对小葫芦可卖二三十两银子,到晚清更达百两银之多。同光时期的叶金寿有
《曼殊沙庵三十六壶芦铭》记云: "小壶芦极难种,有极小可为耳铛者,—双值百余金。"
朱家晋前辈家藏有小葫芦碧玉簪,杖形碧玉镶草里金小葫芦—个,颇有东坡"枝头惟挂一葫芦"之意。
乡公藏2点5厘米草里金—对,顷来兴致,做成耳铛一付,献出供时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