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区管理的主要做法与思考
(2014-03-03 14:57:27)小片区管理的主要做法与思考
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实行小片区管理1年半来,学校各项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学生个性得于充分展示,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这是以实验小学为龙头校捆绑实小分校,开展“小片区管理”以来的业务检验、成果展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小片区管理”是全方位的带动、深层次的提升,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以受益、受带动的一方谈谈当前“小片区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一、主要成绩
1.资源共享,见成效。分校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小片区管理,以“主动接受领导和辐射,努力夯实自身基础,大力推进队伍建设,迅速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指导思想,以新校舍投入使用和实行小片区管理试点为契机,力争重塑学校新形象,扎实推进小片区管理工作。一是重师资,充分运用教师资源。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为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夯实基础;二是重开放,尽享有效教学资源。建立片区教研共同体,定期召开片区教研活动,总校的所有示范课、公开课向分校开放;通过以老带新、伙伴合作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重锤炼,大力抓好校本教研。坚持每周两次教研制度,每周二、三分校语数教师轮流上公开课、观看优秀录像等活动进行集体研讨,研讨活动时间的安排与总校错开,每周尽量安排语数教师轮流到总校参加教研活动,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2.盘活班子,聚能量。新班子成员秉承传统作风,务实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广开言路,推进民主治校方略。团结协作,作风踏实,遵纪守法,办事公正,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稳中有进。
3.搭建平台,促提升。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结合形势特点,把“敬业”、“爱生”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努力在平常的教育中开创新意。一是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由于学校隶属关系发生了改变,从一所完小变成县直学校分校,对学校、教师、对学生而言都是全新的开始,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学校重视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迅速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加强学习,增强素质,练好内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二是着力抓好师德建设。采取校长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改变管理方式,切实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教师知法、守法的意识。对于社会、家长反映强烈的师德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认真狠抓落实;三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1、给新教师压担子。组织新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和各种研修学习,指定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子,建立师徒挂钩关系,对新教师进行听课、评课,鼓励撰写经验小结等,使其尽快成长;2、给中青年教师搭台子。坚持“层层选拔,择优推荐”原则,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比赛等系列评选活动。一些中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推广经验,不断成熟成长起来,为学校的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师资学科结构不合理。师资互派工作中考虑不全:一是教师互派期限偏短,造成任教教师更换频繁;二是分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缺乏,不能满足开齐课程的标准要求,专业教师走教还未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质量及特色项目的开展。
2.各项工作对接意识不强。分校各处室管理人员心存“等、靠、要”意识,主动性不强,没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龙头校各部门负责人时而忘了有一所分校的存在,对接工作时紧时松,要真正做到“八个统一”、“六个一体化”还需多加努力。
三、建议及对策
(一)均衡配置师资,缩小校际差距
根据“统筹、配置、盘活”的理念,片区内学校在思想上要树立“四种意识”:一要有融入意识。两校要有一体化的思想,尤其是龙头校各部门负责人要将片区内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家,去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发展规划,确保分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二要有对接意识。总校要主动担当,发挥龙头作用,做到定规矩,提要求,勇创新,创特色,促均衡。分校要主动跟进,改变“看家守业”思想,找到办学的契合点,并按照片区管理要求狠抓落实并一以贯之;三要有互补意识。两校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总校要以自身的办学优势去牵引、助力分校的发展;四要有创新意识。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要敢于创新,随时对自己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思考和梳理,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创新办学理念,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教师互动促发展。两校制定推行“教研共同体”的教师互动形式,一是跨校联合备课。整合两校骨干教师资源,发挥名师带动效应,以学科名师工作室牵头进行集体备课。两校跨校联合备课,参与人多,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出谋划策,人数多,意见多,思维广,见解也更深,这样,对老师而言,才能集思广益,深得启发;同时,为了便于片区内老师们的交流与及时的互动,龙头校要率先建立片区管理教师博客群。片区的教师们能在群内分享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了解片区的动态信息、活动公告及进行远程的集体备课、研讨等,也增强了研讨的弹性和实效性。二是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两校老师捆绑起来一起做课题,集中人力物力,优势互补,介绍彼此的成功经验和困惑,可以起到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的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有利于解决共同问题,提高研究效益,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三是联合开展课例研修。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两校联动开展课例教研活动,有利于营造教研氛围,为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使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持,既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理论的机会,又提升了教师群体的实际教学教研水平;四是制定“轮流坐庄,合作共进”的活动机制。即根据方案,安排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两校轮流当值,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其他学校帮助配合,共享活动成果。这样,两校通过联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既感受不同学校的教研模式,又在思维的碰撞中加强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智慧;另外两校也可共享师资培训资源。联合开展名师讲堂、专家讲座,共同解读新课标,共同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等等,有效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互动发展。
2.学生互学共成长。在两校间建立互助班级关系,加强学生体艺技能的交流。如共同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队课观摩、体音美课外交流等活动,开辟两校学生之间活动与学习交流的园地;还可通过开展大型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邀请片区内学校的学生参与,使之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有效载体,为两校学生提供零距离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片区内学生的技能发展,拓宽眼界。努力形成更具特色的多样化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