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股东诱骗股民的五大招式

(2014-06-24 11:47:36)
标签:

竞争力

股民

招式

媒体采访

历史

股票

分类: 市场观察
在不成熟的中国股市里,上市公司为达到特定目的,会采取包装自己的方法,来博取市场的青睐,吸引投资者眼球。这种拙劣技俩其实很容易识破。总管中国股市近20年的历史,上市公司自我包装的方法可谓纷繁多样,在此,笔者为大家详细解读。

十大招数之一:改名换姓。

中国人对名称特别讲究,为孩子起名都是叫振华、国栋之类的,听上去气势磅薄,仿佛伟人重现。上市公司对名称同样很讲究,曾几何时,不管什么企业,纷纷挂上高科技的称谓。如吉诺尔改名叫领先科技(000669 ),这名字起得实在令人震撼,不仅科技,而且领先。类似的事举不胜举。不管如何改头换面,只要业务不发生根本性的重组和改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提高,改名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游戏,就像中国足球联赛从甲A改成中超一样,变得更烂。这和人名一样,自身不努力,即便改名叫拿破仑。希特勒都没用。

十大招数之二:跟风对外投资。

当牛市的时候,证券公司利润猛增,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开始参与证券公司的定向增发,只要成功,就会被打上参股金融的市场概念。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新能源收到人们追捧,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开始投资所谓的风电、太阳能等概念性产业,要知道这些产业目前还处于幼稚期,具有极大的风险,甚至不会有收益。但市场不管这些,只要你投资新能源,就会被股评人士贴上概念在市场中忽悠。跟风性质的对外投资,几乎可以成为一个标志,只有烂公司,管理层能力特差的公司才会这样做,因为管理层对公司没有长远的规划,拿着银行的胡乱投资,公司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十大招数之三:融资项目临时变脸。

上市公司在增发和配股的时候,列出来的项目都吓死人,列举一大堆证据,说这些项目是如何如何好,好像只要投产,公司就马上变成microsoft那样的企业。但事实证明,许多企业的拟投产项目在实际投产的时候被改变了,当然,公司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投资者和监管者。但不管如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无法掩盖公司治理能力低下,缺乏长远战略,甚至有圈钱的嫌疑。对于这样的公司,投资者最好敬而远之。

十大招数之四:大股东表面信誓旦旦,暗地却减持公司股票。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会表现出英雄般的气概,说对公司前途如何的看好云云,但其实际行动却在减持公司股票。假如小非是因为对公司不够了解而抛售的话,那么大股东的抛售就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上市公司前景堪忧。因为在所有投资者中,没有人比大股东更了解上市公司。

十大招数之五:无关痛痒的增持,作秀成分居多。

自从上市公司增持新规则出台后,有许多公司为向市场传递信心,开始所谓的增持行动。在这些公司中,有些是真正的增持,但有些则是以作秀为主,如汇金增持银行股,才区区200万股,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投资者千万不要以为大股东增持就是天大的利好,有些增持是为太高股价,为再融资铺路,和公司本身的竞争力没有关系,这点是投资者必须要警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