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尼山精气”砚的研讨

(2017-05-06 21:54:47)
标签:

转载

分类: 【砚石见闻】
原文地址:“尼山精气”砚的研讨作者:

    “尼山精气”砚,形制四足长方形,砚背模印“尼山精气”,“大明旹(时的古体字)”,常有劝学崇儒铭文,章印“儒林之宝”等。

    “尼山精气”砚为澄泥砚,有柘沟砚、梁公砚之说,产地曲阜、泗水、鱼台一带

    吴笠谷先生考证为梁公砚,产地鱼台县。

   尼山精气”砚,多认为始于明代

    本文根据目前收集到的“尼山精气”砚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一、目前流传的“尼山精气”砚

    目前书中、网上、馆藏及藏家的“尼山精气”砚数量较少,本文收集到十八方,现结合资料及图片,简述如下:

(一)《龟阜斋藏砚录》(119页)——“镇山”款“尼山精气”砚

​    长方形,20、宽9.9、高3.6厘米圆形砚池,长方形倭角砚堂。砚底四方足,“镇山”款;砚铭:上竖篆书“大明旹”,中横篆书“尼山精气”。下楷书竖写两边对联式,“松烟研处金圭转,雪水凝时玉带围”。中间“尼山之英 螎而为砚  佑启后人  维坚克念  镇山”,下边印款“刘忠弋研□旭梼周”

    此砚载于《龟阜斋藏砚录》(119页),据悉已在国内拍卖。

(二)天津博物馆——“镇山”款  “而”字“尼山精气

      此砚为天津博物馆藏砚制式、砚铭、对联印款《龟阜斋藏砚录》所载完全相同。

      唯砚堂是长方形,没有倭角,砚底可见刻划的“而”字,可以与之区别。

(三)雅昌网“子砚”帖——“镇山”款  “见”字“尼山精气”砚

        选自“雅昌艺术论坛”2007-8-31“古砚拾遗: 明 "尼山精气"澄泥砚 再添一款!”帖子。

      20*9.8*3.5CM,制式、铭文、对联印款《天津博物馆藏砚》完全相同,

     但砚底刻划“见”字,可与之区别。

     注:“子砚”为南京砚家,此砚已被售出。

(四)杭州林岗藏——“镇山”款“梁公砚”印  “尼山精气”砚

      长方形,淌池砚,砚岗模印“梁公砚”,与前款尼山精气砚不同。

     砚底制式、铭文、对联印款前款尼山精气砚完全相同。

     但淌池砚堂,砚岗模印“梁公砚”,可与前几款“尼山精气”砚相区别。

     注: 林岗为杭州藏砚家。

(五)书法江湖网“一壶”帖——“镇山”款“梁公砚”印  “下”字“尼山精气”砚

      长方形,长方砚池刻有两字(不识),长方砚堂中,蝶形砚池;砚底制式、铭文、对联前款“尼山精气砚相同。

      但砚额刻有两字,砚底“梁公砚”印,砚底刻划有“下”字,可与之区别。

捡云斋藏砚——“镇山”款双乳足风字样"尼山精气"砚

      风字形,21.4厘米 *宽13厘米 *高3.4厘米 砚底乳足;篆书尼山精气”。

​      砚铭:尼山之英,螎而为砚。佑启后人,维坚克念。镇山”,下边印款“刘忠弋研□旭梼周”“大明旹”及对联。

      制式特殊,可与其他尼山精气砚区别。

盛世收藏——“镇山”书  双堂“尼山精气”砚

      扁长方形,倭角双堂砚,堂中圆形砚池;

     砚底四方足,“镇山”款;砚铭:上竖篆书**名砚”,中横篆书“尼山精气铭文:“尼山之英,螎而为砚。佑启后人,维坚克念。镇山书,章:少河下部浅刻三位秀才,左下章“梁公砚”,右下章不清?

      制式、字体、章款不同,可以区别。

苏州藏家——“莆山”款  “五星”“尼山精气”砚

       自苏州,为家传之物,近期被山东砚家购得;曾经刊登在“东太湖论坛”2017.2.16的帖子。

       长方形20cm,宽为9.5cm,厚为>2cm长方砚池中,散布五星(喻天象、政局之意);长方形砚堂中如意双砚池。

      砚底四足,部铭文为“大明旹尼山精气中部铭文:“乾下坤上厥交也 交而位不偪謂履  是故君子為下不倍  莆山著落款章两枚,一为“儒林至宝”,另一不识****精制)

(九)网上——“莆山”款  “皇明”“尼山精气”砚

      上部“皇明”,中部砚铭“文之未坠  集矣大成  尼山之土  其美冠莹  匪土之美  维文之精  莆山著”,下部章印“儒林至宝”

      与上一方“莆山”款澄泥砚,铭文不同;有意思的是大明旹”,改为“皇明,其中“明”为异体字。

 

(十)业田翁藏——“莆山”款 “高氏”印  “南川”“尼山精气”砚

       长方形,长方砚池中“南水(川)”,指产地泗水;砚底上竖篆书**名砚”,中横篆书尼山精气中间:“砚铭  文之未坠集矣大成  尼山之土其美冠莹  匪土之美维文之精  莆山著”,下边印款高氏精制文房之宝

(十一)聚砚堂藏——“见海翁”款“尼山精气”砚(两方)

      长方形,18*9.5*3CM;双池砚,方池中有鱼一尾意吉庆、繁衍砚底四足,铭文:砚铭  栗而温 简而文 玄玄若昏  昭昭者存  见海翁著 

      此砚“尼山精气”篆写复杂,没有大明旹等落款印章,与其他尼山精气砚有别,

(十二)网上——“见海翁”款  “尼山精气”残砚

          砚残缺,但制式符合“尼山精气”砚,砚铭与聚砚堂藏砚相同。

 (十三)开悟堂藏——“紫气东来”“尼山精气”砚

      长方形, 20厘米、宽9.2厘米、高2.9厘米;圆形砚池中浮雕老子骑牛,喻“紫气东来”,与砚底铭文相吻合;砚底铭文“知其白、守其黑……”,模印有“儒林之宝”。此砚没有模印大明旹”“尼山精气”,但确是“尼山精气砚”制式。

    注:铭文不清晰,老子《道德经》可供参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十四)《砚学与砚艺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213页,——明诗文“尼山精气”砚

       诗文泥砚(兖州),砚底四足,铭文维田  耕之有年  尔维沼  有龙矫矫   栗而温  简而文  玄玄若昏  昭昭者存”。

      虽然没有大明旹“尼山精气”落款章,但其制式、质地、铭文,显然就是一方“尼山精气”砚。见图:

​​(十五)歌德秋季拍卖会——“文元”款  “尼山精气”砚

    网上搜索,砚池雕刻“文元”两字,意为中举;惜图片不完整,没有颜色及砚底及铭文的图片。

    制式、字款符合“尼山精气”砚。

(十六)博宝2012秋拍会——“少槐”  尼山精气”砚

      网上搜索,;手机拍照,图片不清晰。

      长方形,砚池浮雕“少槐”,意为“科举入仕”,与“文元”之意相同;惜图片不完整,没有颜色及砚底及铭文的图片。

      制式、字款符合“尼山精气”砚。

(十七)网上——门字形四足“尼山精气”砚

       网上搜索制作粗糙,砖红色体积较小;门字砚式,砚底四足,铭文“栗而温 简而文 玄玄若昏  昭昭者存 ”,章“儒林至宝”。

       制式、铭文、款章,符合“尼山精气”砚特点。

(十八)网上——“梁公砚”款  “尼山精气”砚                                     

          网上搜索,长方形,砚池中有饰物,长方砚堂;砚底四足,模印“梁公砚”。

         质地、制式、铭文,符合“尼山精气”砚特点。

二、“尼山精气”砚的概述:

    通过资料中的十八方尼山精气砚温故学习,现总结概述如下:

(一)“尼山精气”砚的制式

1、外形:

    “尼山精气”砚呈长方形,四方足,为其经典制式。共计17方,仅见一方风字三足砚式(“镇山”款双乳足风字样"尼山精气"砚。)

2、砚池:

“尼山精气”砚,多见双砚池,共计七方。分别位于砚额及砚堂中,为长方形、圆形、海棠形;砚额的砚池中,刻字的5方,雕饰物的2方。

3、砚堂:

“尼山精气”砚多为长方形砚堂,共计十一方(其中倭角4方)。其他:淌池、门字、圆形、风字形、双堂各一方,图片没有显示二方。

(二)尺寸、性状:

    “尼山精气”砚的尺寸,其中七方有描述,多在长20厘米,宽9.5厘米,高3厘米左右,仅一方尺寸略小(见:明诗文“尼山精气”砚)。

    “尼山精气”砚的颜色多见褐色,亦见灰色,砖红色少见,以前者为佳;质地坚硬,可见使用磨损及墨迹;出土砚,可见土渍。

(三)“尼山精气”砚的落款

      “尼山精气”砚的落款有三种,“镇山”款七方,“莆山”款三方,“见海翁”款二方,均无考!

      吴笠谷先生考证梁公砚“见海翁”落款,认为见海翁为金代无名氏所制澄泥砚所题的砚铭,因为比较经典,便被明代砚人借用。

      这也可以解释“尼山精气”砚的落款“镇山”“见海翁”“莆山”,当属同理。

(四)“尼山精气”砚的铭文及解释

      “ 尼山精气”砚的铭文,多为模印,概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为经典铭文,共计七方。

 铭文:

   大明旹尼山精气”“尼山之英 融而为研,佑祈后人 维圣克念,镇山。”两侧铭文“松烟研处金圭转,雪水凝时玉带围”

      其中无大明旹两侧铭文“松烟研处金圭转,雪水凝时玉带围”两方(“镇山”款双乳足风字样"尼山精气"砚“镇山”  双堂“尼山精气”砚)。

 解释:

    ​  大明旹”——“的古体字

     尼山之英   融而为研,佑后人  维圣克念,镇山。——砚的材质融入了“尼山”的土石精华,可供怀念孔圣,佑护后人

      “松烟研处金圭转,雪水凝时玉带围”——此铭文描述了研台正面的造型。

堂为“玉圭”造型,研池为玉带圆形,均为志学有成,功名双全的美好寓意。

第二种:四方。

 铭文:

     栗而温 简而文 玄玄若昏  昭昭者存  见海翁著 ,两方(见海翁”款“尼山精气”砚,见海翁”款“尼山精气”残砚)。

      “尔维田   耕之有年  尔维沼   有龙矫矫   栗而温   简而文  玄玄若昏  昭昭者存,两方(明诗文“尼山精气”砚,门字形四足“尼山精气”砚)

释文:

    “尔维田  耕之有年   尔维沼   有龙矫矫”——你管理好国家(田地),自然是丰收之年;你关心好百姓(沼地),国家必定兴旺(潜龙昂扬)。

   栗而温  简而文   玄玄若昏   昭昭者存”——为人正直而温和,处事简约而达理混混沌沌者愚昧,光明磊落者长存。

第三种:两方(“莆山”款  “皇明”“尼山精气”砚,“莆山”款 “高氏”印 “南川”“尼山精气”砚)。

铭文:

      砚铭“文之未坠  集矣大成  尼山之土  其美冠莹  匪土之美  维文之绩  莆山著”,下部章印“儒林至宝”

释文:

      文章未成,然胸有成竹;尼山之砚,形美质佳;并非泥土优良,乃是尼山精气,文脉深厚

第四种:仅一方(“莆山”款  “五星”“尼山精气”砚)。

铭文:

      “乾下坤上厥交泰也  泰交而位不偪謂履  是故君子為下不倍  莆山著

释文:

      天(喻皇)气下贯(而)地(喻民)息上升,于是陰陽和平,萬物生生不息。萬物生生不息,而且区域(位置)不狭窄(偪,通“逼”,逼仄),(可)称作领土。所以,君王应做到将皇恩下达于民(而)不悖逆。(倍:古同“背”,背弃,背叛)

第五种:仅一方(“紫气东来”“尼山精气”砚

铭文:

      “知其白、守其黑……”

释文:

      铭文不清晰,老子《道德经》可供参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尼山精气”砚的砚额雕刻

        十八方尼山精气砚,其中七方双池砚,在砚额的砚池中,均雕刻文字或饰物。雕刻文字的4方,分别为“南水”“少槐”“文元”“??(不识)”,其含义文中已经解释。雕刻饰物的2方,分别为“鱼”“五星”“老子骑牛”,其含义文中已经解释。

        一方单池砚中,雕刻饰物,分辨不清。

(六)“尼山精气”砚的字体:

          “尼山精气”砚的字体多为模印,章款为篆书,铭文为楷书(隶书仅一例)。

(七)“尼山精气”砚的章款:

         “尼山精气”砚的章款每方砚台不同。

        “尼山精气”砚章款较多,可以出现在一方砚台上。

        章款有以下数种:刘忠弋研□旭梼周”“儒林至宝”“高氏精制文房之宝”“梁公砚”“少河”“**精制”“****精致”等;由于图片不清晰及没有实物,还有一些章款不清。

三、“尼山精气”砚的研讨:

(一)“尼山精气”砚的年代:

        六方“尼山精气”砚的铭文有大明旹一方为皇明”,显示确凿的时代印记;因此,“尼山精气”砚产生及流行的年代是明代。

        此后,再没有“尼山精气”砚的发现,原因不详。

(二)“尼山精气”砚与“梁公砚”的关系:

        本文十八方“尼山精气”砚中,发现有“梁公砚”款章的三方:

      “镇山”款“梁公砚”印  “尼山精气”砚,砚岗中模印“梁公砚”;

      “镇山”  双堂“尼山精气”砚,砚底左下角款章“梁公砚”;

      “梁公砚”款  “尼山精气”砚 ,砚底中间模印“梁公砚”。

        梁公砚始于于宋元,流行明代,后少见;以圆鼎形居多,砚底款章“梁公砚”,铭文有:“尼山之英 融而为研,佑祈后人  维圣克念”“乾下坤上厥交泰也   泰交而位不偪謂履   是故君子為下不倍 等。

        产于明代的“尼山精气”砚,由于同时有“梁公砚”的款章,及相同的铭文,可以认为尼山精气”砚就是“梁公砚”。

        确切的讲“尼山精气”砚是明代的“梁公砚”制式之一,与圆鼎形“梁公砚”同时存在流通。

        梁公砚始于宋元,尼山精气砚始于明代,此后,后两者消匿。

小结:

       明代的“尼山精气”砚,属于澄泥砚,有柘沟砚、梁公砚之说,产地位于山东曲阜、泗水、鱼台一代。

    “尼山精气”砚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本文对十八方尼山精气砚的资料,进行了学习、分析。

     “尼山精气”砚的制式多为长方形,砚底四方足;砚堂为长方形,砚池多为双池,砚额雕刻文字及饰物;颜色为黄褐色、灰色、砖红色等;质地坚硬,可见土渍或墨渍。

     “尼山精气”砚,多模印大明旹尼山精气”铭文以劝学崇儒为主;落款有“镇山”“见海翁”“莆山”;章印“儒林至宝”,“梁公砚”等,还有作者姓氏及其他的款章,但不清、不识。

      “尼山精气”砚有确凿的大明旹印记;其产生及流行的年代是明代。

        产于明代的“尼山精气”砚,由于同时有“梁公砚”的款章,及相同的铭文,可以认为“尼山精气”砚就是“梁公砚”的制式之一。

        梁公砚始于宋元,尼山精气砚始于明代,“尼山精气”砚的出现晚于“梁公砚”。

        限于能力,“尼山精气”砚的发现和认识还需要完善,“尼山精气”砚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遗漏、错误之处,欢迎同道指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