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邓德坚,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物理名教师培养对象;清远市山村优秀教师;清远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清远市优秀学科组长;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清远市优秀物理指导教师;连山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连山县科研成果一等奖;连山县先进科研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员。
二、成长过程:
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满怀很多憧憬。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当教师的心理准备就踏上了讲台,很多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还很模糊就进了校园。当面对不理想的待遇、现实的人际关系导致新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固很普遍。但既然选择的教师职业,必须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教育信仰,不能简单的把教师职业当成谋生的唯一手段,如果这样,专业成长的生命力将缺乏持续的动力,并很快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采取混日子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对学生的伤害,也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的不负责任。
在这段期间,我主要进行了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物理学法指导研究。当时,自己采取的成长方式主要是:多读书,注意模仿和借鉴他人所长。为此,自己每年自费订阅10多中教育以及物理教学期刊,与一些物理教育专家通过书信建立了联系。第一次开展的课题研究是“新课程下物理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加强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此期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教的20多年,既是当教师的20多年,又是当学生的20多年。我虚心请教,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常说,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不可墨守陈规,必须在改革中闯出一条新路,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我而言,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更多的是充分利用时间,钻研教材,解读新课程标准,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深邃的自我反思,创生教育智慧,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物理课堂上,经常看到的是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意境和爱的怀抱之中,学生在扎实有效地学习语言,体验着诚信的品质、创新的精神、改变以能力训练代替心灵感受的僵化模式。
我长期坚持磨练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功,认真进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技艺,在市、县、校的教研观摩活动中展示公开课,分别在三水西南六中、广州番禺象达中学、花都炭步中学、河源市第二中学、阳山青莲中学五节示范课如《二力平衡》、《声的利用》、《机械功》、《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物理跨学科渗透题》专题复习课等,以独特的教学见解、新颖的教学角度、张弛有度的教学结构和灵活扎实的教学风格赢得师生的好评,成为老师们作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示范。
在连山民中12年,我几乎年年担任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就算是最近几年,担任了教导处主任,我也没有离开过所深爱着的物理教学课堂,依然是毕业班的物理把关教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不能脱离讲台,否则,就是徒有虚名了。于是,勤恳,不缺课,辛勤的耕耘。还以独到的眼光,发掘、扶持、培育出一个个后起之秀。当上教导处主任,抓中心,务正业,深入教学第一线,抓第一手材料,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放在首位。以优化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作为工作重点。为此,我经常亲临课堂,听课、调研,对教师的课堂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作出及时而比较准确的定位,在教学实践中,指导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和参赛水平,加强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让教师最大可能地得到自我实现,同时也为校争光。
2010年开始,我担任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员。我在2006年申报的《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如何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县级课题成功结题。在2008年1月申报的《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的课题获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育专业委员会通过立项。2010年12月申报广东省级课题获得立项。我把课题研究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认真撰写研究的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2010年12月《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课题顺利通过验收并于2011年4月获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所取得的成果对提高民族地区物理教学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从教23年,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70多篇,在物理教育国家核心刊物《中学物理》发表《让学科竞赛回归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潮的创设》、《初中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等教学论文10篇。在《中小学教材教法》、《当代教育参考》、《湖南中学物理》、《清远教研》、《连山教研》发表论文10多篇。撰写的论文8次获国家级、省、市优秀论文奖。《物理教学必须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获2007年全国第14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学困生厌学的原因》一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一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新对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分别获2007年、2009年广东省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我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教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在山区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超出县的平均成绩的20多个百分点以上。2009、2010年中考物理成绩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物理中考单科状元是他任教的学生。
近年来,我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朱澄洋、陆华文同学获市一等奖,10多人获市二、三等奖。此外,还有100多人获得县级、校级一、二、三等奖。
在2005年、2009年被评为清远市优秀指导教师;2002年获连山县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物理科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清远市优秀学科组长。工作以来,多次被授予县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育苗工程“园丁奖”、县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2010年均获连山县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连山县“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11年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2012年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物理名教师培养对象。2013年评为清远市山村优秀教师。
三、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成果与收获:
2011-2013年,是充实而收获的三年。这三年走过的路,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动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三年来,在广东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成长。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不仅体现在我现在已经获得的,还在于这段学习的经历对我将来的专业成长起到深远的影响。2012年我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物理名教师培养对象,2013年评为清远市山村优秀教师,清远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1年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优秀课题一等奖。
1、聆听报告,启迪教育智慧
我在广东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期间,共听了10场专家报告,专家在报告中给我们提出专业化成长的期望,尤其在指导我们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方面,指明发展的道路和实践的途径,他们教我们怎样去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如张军鹏教授的《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研问题》报告对我这个长期想研究又缺乏必要的指导的人来是可谓是雪中送炭。专家给予我的指导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但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使我更坚定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学会反思,挖掘教育智慧
培训学习三年中,本人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挖掘教育智慧,撰写了20多篇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学物理》、《湖南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仪器》等专业杂志上。完成了《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及课题成果集的编写;2013年主持申报了《提高农村学校物理教学的学习效率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分别在三水西南六中、广州番禺象达中学、花都炭步中学、河源市第二中学、阳山青莲中学五节示范课受到了师生的好评;2013年全县物理中考备考会做了《中考实验题的备考策略》的专题报告。同时以教学者和第三人的身份来看自己的课,从中提炼出一节课的精髓,形成自己简约、平实、张扬个性的教学风格。
3、听课评课,借鉴教学智慧
学习培训期间,我听了20节课。我们知道,一节课的设计是课成败的关键,要在过程和方法上多下工夫,实现优化设计。在听课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尤其是思考别人在对一节课的设计上的思路和呈现的方法,同时,想想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让我意识到一些自己平时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实验教学的规范性要求,教材怎样整合和处理、怎样讲课的深度等,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丝毫不差。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儒雅的大师风范,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4、学员交流,拓展教学智慧
借助广东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这个机遇,我们汇聚一起。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么多的同行,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家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思考,有很多内容是我要学习探讨的。同时,大家又是同一学科,在这个相同的前提下又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因此,在观点交流、思维碰撞上激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通过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法,看到自己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把其他学员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时时照见自己,拓展了本人的教学智慧。
通过三年的培训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是学校或其它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