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智学校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3-08-24 23:33:28)
     培智学校的“主题教学”是根据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将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经验和掌握的技能按照一定的层次组成一个一个合理的,学生能掌握的主题,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增加各学科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一、主题教学的提出
    这几年,随着“回归主流”、“全纳一体化”等教育思想的实施,培智教育的对象由轻度向中、重度的转变,由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只能达到普通小学低年级水平,认知分化能力很差,因而很难在大脑里建立起各个学科体系。目前,在我校培智教学中仍沿用国家统一颁布的第一套培智教育教材。这套教材借鉴\"普教模式\"以学科教育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1)在内容上侧重文化知识,注重各学科内在的知识系统性;(2)忽视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不同学科知识的统一;(3)忽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4)教材内容侧重北方风俗与广东省地区生活习惯不同。因此,根据全国培智课程改革精神,我们借助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遵循教育目标,结合众多课程之长,对我校培智教育进行大胆改革,开展了主题教学活动的教学研究。

二、理论依据和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发生于动作,产生于活动中的操作,认知的建立是由主题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但各种各样的学科便把它的世界加以割裂。儿童生活的统一性和全神贯注的专一性要求他们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外一个主题,如同他从一个场所到另外一个场所一样,而课程的种种专门化和分门别类则与此相反。
    主题教学则是针对分科教学的束缚,从内容上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组成一个个主题,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互相渗透,相互结合,使中度智力残疾儿童能获得易于接受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它强调了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的整体性,功能性,实践性,联系性及应用实用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完美的统一。因此,中度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主题教学很有必要。

三、主题教学的设计
(一) 主题的确定
    主题的确定,是开展主题教学的关键,主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通常可按照季节变化,节日顺序,学校活动的时间顺序和社会生活变化,以选择适当的主题。同时还应考虑空间条件,以时空条件最佳结合作为主题的命题,如按季节顺序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等,不仅可以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序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我们根据《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办法的总教育目标,结合各课程之长,制定各个教学领域的主题。具体根据以下几个原则:
    1、 目标性原则。主题的确定要符合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培养目标,即使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掌握生活中的实用知识,形成实用技能,养成良好习惯,为早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打下基础。
    2、 实用性原则。主题的确定应和生活实际结合。由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是有限的。达不到正常儿童水平。因此,主题确定应放在学生最直接需要的主要方面。本着为了用而学,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接近生活实际。
    3、 灵活性原则。主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共同活动、共同学习。又因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间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内容、进度、方法等均有影响。中度智力残疾儿童也可分为上中下,有的可以认识几百个汉字,学会简单实用的数学,可是有的儿童学习10以内的数都有困难,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记不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因此确定主题时可以有不同的内容或同一内容不同要求。故在主题确定时应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儿童。
    4、 补偿性原则。在确定主题教学时,均应有补偿功能缺陷,促进康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应考虑到补偿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什么缺陷,用什么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补偿。只有将思想教育,实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同补偿工作统一考虑,做到三者统一考虑和妥善安排在主题中,才可体现出主题教学特色。

(二)主题教学内容的设置
    1、 内容构思: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节日顺序,学校活动的时间顺序和社会生活变化,我们把主题横向分为春、夏、秋和冬四季,纵向分为实用语数、活动训练和生活适应三部分。
    2、 内容安排: 根据主题教学的几个原则,在安排主题教学的内容上,由教导处制定一级教育目标,部科组设置二级教育目标,然后各学科如音乐、美工、常识、语言训练、劳动等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制定各个教学主题活动。如以认识自我、家庭、学校;人际交往;生活适应训练;社区技能;健康安全;休闲娱乐;职前技能等为主题。

四、主题教学的应用
(一) 主题教学的实施
   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认识活动和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目标的层次和可接受性,内容应涉及到实用知识的学习,生活能力的训练及补偿功能缺陷。包括人格、智力、能力、知识以及体质,体能的发展。 
   2、组织教学资源。在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后,注意选择一定的教学资源。即为学生的主题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包括足够的活动场所,充足的玩教具,以及体育器材,劳动材料、工具等。如在确定的“购物”主题后,则依据主题选择工具、学具,及创设活动区,设立一小型“商场”,有文具、日用品的货架,学生要有学具“货币”和真的“货币”,使学生通过这种良好的物质环境的创设,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去。
   3、根据主题目标开展教学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每个人因为病因、年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学习经历等的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间也有个体差异,在主题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对待,达到不同的要求。如进行“春天”主题教学时,甲组学生要知道“春季特点,感受动植物的变化及春季着装要求”。乙组学生要知道“春季天气暖和了,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树木发芽的现象”这两点教学目标即可。
 (2)结合主题教学,分配协同教学工作。由于主题教学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先了解主题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明确其内涵,认清其属性和特点,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明确自己教学和任务,在主题教学中的角色和位置,分配好协同教学工作。采取“主辅式”“分别讲授式”和“一个集体授课一人做个别训练工作”的方式,达到共同完成主题目标的目的。
 (3)合理布置教室的空间。教师要为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从教学情景的真实化,教学地点的现场化,如建造学习区,创造活动区,个别训练区,还要发挥墙饰的作用,从教室内桌椅的摆放到为了某一主题撤掉桌椅的活动式学习,从室内到室外都要考虑到主题活动的安排,做到一切为了主题服务。如学习“乘车”,就可以撤掉桌子,将椅子摆放成类似“车厢”,学生练习上、下车,使学生充分感受空间的变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主题教学。 
 (4)依据主题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具有浓厚的、真实的、生活味儿。教师要在选择方法,手段时重在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应。依据每个主题涉及的内容及需要可采用谈话、参观、现场教学、散步、游泳、观察、郊游等活动方式。

(二)主题教学的评估
主题教学的评估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通过《课堂主题教学整体检核评估表》和《学生学习效果分析表》,评估该主题教学效果及观察对比学生在主题活动前后的变化,来评价主题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孩子是否得到发展。

五、体会与讨论
    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培智学校中开展主题教学后,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减少了弱智学生心理行为障碍,激发了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实了社会经验,为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主流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一)实践总结,开展主题教学有以下几点特点:
    1、 具有整体性。主题教学从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在一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以一方面知识为主,其它方面内容密切配合家庭、学校协调一致地组织教学活动,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
    2、 具有应用性和联系性。主题教学是把弱智儿童未来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具有实用性、功用性的知识组成一个个合理的主题,使其形成相互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强调了教育内容的应用性、联系性。
    3、 具有主动性。主题教学多采用活动形式,使弱智儿童在积极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锻炼意志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力作用得到完美的统一,强调了弱智儿童的主动性。
    4、 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题教学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弱智儿童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强调了教育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

(二)主题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l、有力的调动学生习兴趣,活跃了课堂,补偿了学生胆怯、怕羞、自信不足等缺陷,不同程度地康复了身心。
    由于主题教学有计划、有目标,教学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来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如一年级的中度学生黎xx同学,以前一直来认为自己不行,自卑感很强。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学会了生活自理,认识很多字,还会唱几首儿歌。
  2、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回归社会主流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课上,结合四季知识,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及主要特征,设计了“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教学时分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个别辅导有机穿插。学习学生生活中有密切关系,感兴趣的实物和知识,设计春天的特征“春天在那里”“找春天”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从自身观察开始,春天气温暖和了,自己的服装变化由厚厚的毛衣到穿风衣等,采用观察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通过观察街景,公园里找春天,学生动手、动脑用眼辨,用耳听来刺激儿童,最后动手操作,吹画、剪贴共同完成“美丽的春天”壁报等形式。使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充分体验到春天的特征。这些活动有的在室内,有的在室外,校内进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主题教学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打破了弱智学校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更加坚定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2、开展主题教学,突出了\"一切为了弱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教育理念。
  3、把弱智学生日常生活中需具备的问题,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开展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
  4、把培养和训练弱智学生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有机地渗透在主题教学实践之中。
  

(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实践,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在培智学校开展主题教学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的。
l、现行分科制的课程设置不适合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主题教育。我校将对中度智力残疾儿童课程进行改革,开设实用语数、感觉统合、健康教育、生活适应等课程。
2、主题教学的制定难以系统化,受到教师业务素质的制约,主题难定和知识点不系统。如在实施主题教学时,教师在制定班级主题内容时,难以把握知识点的系统性。
3、主题教学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主题的确定,主题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上,把握不够,仍受“普教模式”的影响,因此,探索主题教学的教育模式是今后我校培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