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
用心关爱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把我们教育智慧带入课堂,让课堂焕发出我们生命的活力。在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将自己融入学生中的快乐,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老师要像父母,关爱每一个孩子,哪怕是问题学生,有疾病的孩子,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像阳光普照大地,雨露滋润万物一样,让她们感到学校的温暖,感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更好地做人、做事、生活、学习。岁月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有许多事情我都淡忘了。可是,有些事,却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
记得期中考试的讲评课后,我布置学生把期中试卷更正好,并请家长查阅签字。第二天,班长收好试卷交给我,我着重查看了几个成绩退步的学生试卷。突然,我的眼睛停在了一张试卷上,试卷的分数有改动。接着往下看,几处扣分的地方已经明显改动,鲜红的叉叉已经淡淡地退去。我仔细一看名字,是他:班长?我的心猛得一震。怎么可能是他,一向踏实认真的他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只好把他叫到办公室。我害怕伤到他,以询问的口吻问:“试卷的分数是怎么回事?”只见他低着头不敢看我,漠不做声。我又说:“你说实话,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他犹豫了一下,用蚊子似的的声音说:“是我自己改的。”这次只得85分,自己感到很丢人没法向父母交代。”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安慰他:老师知道你是个要强的孩子,对自己的成绩要求很高,要知道一个人的品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是班长,大家都以你为榜样,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在老师的眼中你一直是个优秀的孩子。”他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哽咽着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您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面对我面前这个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孩子,我面带微笑,轻声的对他说:“这次的事老师就不追究了,也替你保守秘密,不会让班上的任何同学知道的。也不会让你父母知道的,只要你能真正改正错误,在老师心里,你仍是个好孩子,仍然是我们的班长。”他使劲的点了点头。
记得《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写道:“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太多的学校,教学管理是建立在恐吓、惩罚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指导或命令会让大多数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做事的过程中受到摧残。因为我们的行为使他们感到恐惧,他们害怕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害怕无法取悦别人,害怕犯错、失败,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他们不敢冒险、体验、尝试困难和不熟悉的事物,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的失败就会让让孩子如此的害怕,可悲!可叹!可怜!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是啊,我们只有于俯下身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才能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才能真正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天,课堂上他格外认真。后来的日子里,他的表现一直很好,对我也格外喜欢了,对学习也更有兴趣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就这样课堂外的我成了他的好朋友,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从孩子渴望上课的期望中,让我明白了:是微笑,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是尊重,让我的课堂有了人情味;是理解,让我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期末考试中他考了全班第一名。看到他开心幸福的样子,让我感到孩子是那么天真,是那么可爱。
我班里还有个叫葛雨阳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原因,从杭州的一所重点小学转到了我们学校。我接班时,从前任老师和班里其他孩子的口中,听到的全是有关他的一些所谓的“劣行”。刚开始时,他做的一些事也让我觉得这孩子的确有点“过”。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以后,我发现这孩子身上的优点也比较多,尤其是他的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比较广,在回答问题时,思维较敏捷,条理也清晰,作文水平在班里也是出类拔萃。于是,我开始变换一种方式来对待起这个孩子来。我首先让他主动把自己看过的一些好的课外书,写上自己的推荐意见,拿来给其他孩子看;然后让他把班里的一些诸如出黑板报、参与艺术节各项比赛等活动任务承担下来;还让他在每天上课前说一个故事给同学们听,课下一个星期教会一个学困生能讲述一个简单故事……这样一来,他不仅少了调皮捣蛋的时间,变得负起责任来了,学习劲头也开始足了,个性亦得到了极大的张扬。现在的班风由于葛雨阳的改变也变得正了起来。好多孩子由于都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与赏识,也变得爱学了,爱阅读了,爱作文了。一些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孩子变多了,我只是笑着告诉他们说,是你们的孩子知道追求进步了。
不过,就在前两天,葛雨阳又来事了,有同学发现他写的打油诗里面有不健康的内容,并把诗交给了我。而葛雨阳却跟我说,他爸爸手机里这样的内容多的是,为何大人就可以看呢。这不,问题又来了。不过,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才有提高自己教书育人能力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嘛。
于是,我和葛雨阳进行了一次谈话:
我:今天,你坐着,和我一样,咱们今天是朋友。
葛:不,你是老师,我还是站着吧。
我:这是你说的。
葛:对,我应该尊重你。
我:可以看出,你还满知道一些礼节的。
葛:那当然了。
我:既然这样,那咱们就谈谈你写的那些不健康的打油诗吧。你先说还是我先说。
葛:还是老师你先说吧。
我:其实你挺有才的,我看了,内容不少,而且特押韵,只是在内容上我不敢认同。
葛:老师,其实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把爸爸的短消息的内容进行了一下适当的修改和加工,觉得挺好玩的。
我:只是挺好玩吗,没觉得有些不健康吗?为何还要把知道的范围扩大化呢?还有,为何要偷看大人的东西呢?
葛:现在知道错了。
我:你准备怎么办?
葛:首先,我告诉爸爸必须删除那些短消息,以后也不会再不经大人允许的情况下去私自看大人的东西,然后在班里和同学说说这些东西的害处,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以后多写一些有益的文章。
我:好孩子,你很能明事理的,就按你自己说的去做吧。
赵:老师,其实,我就想让你找我说说话,爸妈都不跟我这样说的。
我:……
我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合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于这一点,在对待诸如葛雨阳这样的孩子,必须有一套适合他的方法才行,那就是合理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这两件事我有如下思考:
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通过沟通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信任和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作为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二、教师语言对学生有感召力。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三、老师的豁达、宽容能感化学生,促其内疚,这比批评、训斥的作用要大得多。疾风虽烈,却空有折物之能事;细雨绵绵,才能润物无声。在新世纪的花圃里,只有疾风化雨,才能使我们的花朵竞相盛开,绽放出它最美丽的光彩。
教师应微笑着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就让我用微笑、理解、尊重去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吧。每当我给学生一个真切的微笑时,他们也总会回报我一个更加灿烂的笑脸。真心地用爱去教育学生,用爱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真正和孩子们在一起,才会发现爱一个孩子并不难,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可爱,他们的顽皮,他们的一切一切都早已融入到我的生活中,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以爱育人,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心学生,时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能感受到你的爱。教师要以爱来开展教育工作,只有用诲人不倦的育人之心来对待学生,我们的生活才能丰富多彩。用心关爱自己的学生,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