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广教禅寺始建于唐,经历代修建,现存三大明清建筑群,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至今格局完整,保存完好,是明、清两代继承和发扬唐、宋佛教文化的杰作。这三组建筑群融入了中国宫殿式的建筑格局,金碧辉煌,飞檐翘角,雄伟庄严,同时汲纳民间建筑艺术,显得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广教禅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历代佛教寺庙建筑演变的写照。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庙。
南通支云塔位于狼山广教禅寺的“大雄宝殿”后,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
南通有民谣: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
支云宝塔位于南通城的中轴线南端,支云宝塔的塔尖、南通的南城门江山门(已拆,址在今长桥)和城中心的谯楼三点成线,形成南通的风水门户,谓之:山海拥金莲,乾坤落天柱。这是南通特有的风水和景观。
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 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葵竹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
(资料摘于网络)
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