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是唯一与太湖别称同名的古镇,与浙江省毗邻,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震泽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一个小镇拥有两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师俭堂、慈云寺塔,实属难得。
文昌阁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里人徐学健等人重修,共分两进,前为山门,宽三楹,后为阁,高三层,单檐歇山顶结构,文昌帝君神像供奉于阁上,“飞阁风帆”乃震泽八景之一。
禹迹桥座落在镇东慈云禅寺前,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拱形石桥。禹指大禹,迹乃足迹,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桥省修长,总长43。5米,其中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
仲夏里的震泽古镇,
小桥流水、碧波微澜,
偶尔一两艘摇橹船驶过,
欸乃声、船娘的歌谣,
惊醒了午睡的乡邻。
师俭堂,占地面积2746.5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堂以宝塔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师俭堂内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砖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师俭堂主轴的规整、严谨与东西轴的结合在一起,主次分明的建筑将园林与住宅互相融合贯通,形成"西宅东园"的宅第格局。师俭堂,其门屋、大厅前檐有云头挑梓梁檩的做法。师俭堂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
2006年5月25日,师俭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街位于震泽镇东,东起禹迹桥,西至斜桥,全长368米。有著名景点“师俭堂、慈云禅寺”。街上建筑多为两层的明清风格。古塔、古寺、古桥、古巷、古宅为一街所串联,成为震泽古镇的核心景区。
慈云禅寺创建于宋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重建,旧名广济寺。明顺年间(1457-1464年)赐今额。中有浮屠五级,相传三国赤乌13年(250年)初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寺与塔均重建。自明万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历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轩,成为吴江区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明有道泽、慈林,清有净眼、超伟法师及断手誓修天王殿的化主天衣僧。古刹名寺历来文人游踪不绝,留下诗篇甚多。清金圣叹留别诗:"震泽多精舍,慈云师子林。家私唯古佛,眷属总玄心。后汉人何在?微言乃至今,相逢随欲别,舍此更何寻?"
"慈云夕照"是著名的震泽八景之一。清人有诗云:"孤塔插晴空,突兀绝依附。片云自西来,与塔相回互。"历朝历代,有无数诗人赞美、吟咏过这座古寺,只要是游历过古寺的人,无不被它的优雅和古朴所倾倒,至今,慈云禅寺仍然是震泽的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