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2018-01-14 09:58:08)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无锡】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福善寺位于宜兴周铁镇沙塘港附近的竺山(旧称竹山、足山)上,倚山傍湖,当地俗称竺山庵,历史悠久,香火不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渐渐衰落,最后僧散寺毁,仅存废址。直到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之后,开始渐渐恢复旧时寺貌。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福善寺始建年代,据当地民间传说,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与王莽争斗时,曾在太湖流域活动。一天,他从蜀山沿渎边到竺山。近晚时分,坐船到马山去。谁知太湖湖面起了大风,风急浪高。那船想调头回河港避风,天色已晚,连港门也找不到。正进退两难时,忽然一处灯光密集,如萤火闪烁。舟子大喜,向灯光密集方向航去,遂得进港,平安过夜。第二天,一帆风顺,到达马山。这一次,刘秀以为神助。即位之后,在竺山敕建寺庙,祭祀太湖之神,这就是福善寺的前身。那条避风过夜的河港,就称做神火港。至今,当地居民仍称此名。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来庵烧香祈福的有水上渔民,有陆地农民。时间久了,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理念出发,竺山庵里塑造了两尊神。一尊是由太湖之神延伸而来的,人们称为黄泥相公,民间传说,他是湖滨的青年,(民间又说,他姓王,人呼王二郎)熟悉水性,有一身水上功夫,勇敢明理。经常在狂风恶浪船翻人溺之际救人之急,人们尊呼为黄泥相公。这是渔民和船民的保护神。渔民们常来烧香,祈求水上平安,渔业丰收。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另一尊神是猛将。旧时农业,不仅有水旱之灾,还有蝗虫为害。那蝗虫群势惊人,遮天蔽日,落到地上,片刻之间吃尽稻叶芦叶。据载该神原是南宋抗金名将。他为官时关心农业,出奇招、想办法,领导过农民抗灾灭蝗。人们敬以为神,祈求他保护农业,五谷丰登。直到如今,福善寺内仍塑这两尊神像。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沙塘追远堂《杭氏宗谱》仍保留旧时的一段文字:竺山有寺,颜曰福善,其神猛将最灵。里中每春祈秋报,每演戏。由此可理解水陆两地百姓的善良愿望和美丽的理想,也可看到本寺在地方百姓生活中的地位。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唐代,福善寺有了空前的发展。据说有这样一段深有佛教情缘的故事。唐代高僧玄奘大法师自天竺取经回归长安后,曾经到太湖地区来探访好友杭恽将军,但他已经迁居马山。那时,渎边一带到马山,以从竺山坐船到马山最为便捷,若是遇上西风,挂起帆来,一顿饭时就可到达。唐僧也取此道。当时沙塘港住户殷实、各业兴旺;竺山上,绿竹苍松、烟波弥漫。玄奘认为这是个静心修持的好去处,很适宜建寺立院,以广佛教宣传,以渡迷惘世人。经大法师一提倡,众信士闻风而动,释氏降临,寺貌一新。从此,经声佛号,响彻湖上,暮鼓晨钟,利乐众生。福善寺进入新阶段。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据传,福善寺开山祖师为唐代宝林和尚。唐昭宗景福元年(892),他驻锡福善寺,大兴禅风,奠定基础。到清代乾隆盛世,先后有宝定、福慧、福海、一缺、仓然、荒月等高僧主持,信徒遍及江浙沿海诸地。之后至民国年间,先后有文水、心如、梭子、茂生等名僧主持。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清幽的竺山,脱俗的福善寺,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归隐士子的栖身之处。在宋朝,蒋捷与本寺结下不解之缘,为本寺增光生色。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又据《宜兴县教育志》(1993年版)载:清光绪六年(1880),当地士绅捐款助地,在周铁桥北街外兴建书院。因周铁桥东有竺山,书院在竺山之西,故名竺西书院。书院中设有宋进士蒋捷(竺山先生)的神位,地方人士以时祭祀……周铁地区有名的举人沙彦楷、谢湘舟等都曾在这里读过书。 书院以竺山而名,神位因蒋捷而设,于此可见后世地方教育界也肯定蒋捷曾寓居在山。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蒋捷寓居竺山,增厚了地方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当地人才。沙塘港杭姓于本世纪初修谱时,发现《杭氏宗谱》多处提到并感激蒋捷遗泽,如:张贞川写的《赠杭君玉昆序》说:具区汪洋三万六千顷……有港曰沙塘……有小丘焉,为南宋词人蒋捷读书之所。储湛写的《笠农杭世兄序》云:笠湖三万六千顷……有竺山焉。宋蒋词人卜居于此。自兹以往,钟灵毓秀,代有名贤。迄至于今,少年英俊,联翩鹊起,洵非偶然。笠农世兄乃其一也。于此可见后世地方学子也肯定蒋捷曾寓居竺山。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寺里至今珍藏一口陶缸,直径约一百公分,高约八十公分,缸的外侧饰有各异的十幅图案,历代寺僧珍藏如传家宝,称做镜水如意凤缸。相传,这是蒋捷送给寺里的自用水缸,有净化浊水的神奇功效。文革中一度失落在民间,寺院复建后遂返回寺里。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清代战乱频仍之际,福善寺曾两次被毁,均得信士创议重建。咸丰年间被毁后,由里人杭禄元等捐修,均有碑记。之后洪杨起义时,又毁于战火。在光绪初年,又有里人募捐重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民生凋蔽,寺院衰落。七七事变时,侵华日军从太湖中进迫沙塘港登陆,据守竺山的国民党政府军予以阻击,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和舰炮的还击,福善寺受到重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寺主持茂生和尚去世,寺宇砖瓦木料,碑石用器,都为附近生产队拆归,用来建造公用房屋。从此,庙宇化为乌有。竺山开矿采石,山峰夷为平地。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改革开放,`宗教政策开始落实。二○○二年中秋节,一座巍峨雄壮、高雅古典的大雄宝殿高耸在太湖之滨。进深24.6米,面宽30.8米,高18.6米,重檐歇山顶式,是当时宜兴佛寺之最。二○○二年十一月九日宜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通知宜兴市佛教协会,认可福善寺为周铁地区佛教活动点。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眺望湖湾对面马山,山下便是拈花湾,山伸入湖中的部分就是龙头渚,与东面的鼋头渚遥遥相对。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行走无锡】宜兴福善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