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2017-12-01 13:03:21)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无锡】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宜兴屺亭街道前身为屺亭镇(也称计亭)为古驿道亭名,因位于屺山西得名。1911—1949年设屺亭镇(后改为乡),1959年成立屺亭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6年撤乡设镇。2006年,撤销屺亭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屺亭街道办事处。沟通宜兴、武进及长江的武宜运河横贯其境。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亭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故乡,徐悲鸿先生于1895年诞生此地。1914年习画于震旦大学,1917年留学日本,1923年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擅长中国画、油画、素描。曾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出版有《素描集》、《徐悲鸿画集》等多种专集。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房屋。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瞻仰和参观。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亭小学创办于1912年,2005年后改名为“悲鸿实验小学”,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著称。该校学生曾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多项奖项。现任校长为裴士芳女士。悲鸿实验小学坐落于蠡河之畔,校歌中有“涛涛蠡水长”之句。经过多次的扩建合并形成现在的规模。学校占地1796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900平方米,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手拉手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学校、无锡市冬锻先进学校、宜兴市先进学校等;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亲自题名的“徐悲鸿中队”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中队。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在通往屺山的屺山路旁几株桂花开的正盛,时值11月底,实不多见。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十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8000多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蟾宫折桂,这盛开的桂花便是对这钟灵毓秀地最好的赞美吧!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山,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屺亭街道东部,宜兴市区北6公里处,海拔146米。沿屺山路往东、过屺亭大桥、悲鸿实验小学,屺山矗立在原野中,遥遥在望。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靠近山前有一右拐岔道,前行几十米处有座小庙,庙门紧闭。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山顶有保安寺。每年阴历三月三,宜兴人素有爬屺山的传统,届时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爬山当日,下山之时有采青的传统。一般采摘柏芝,竹枝,松毛。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见上山有两条道路,用手机查看了下地图,决定从屺山北坡上,从南坡下。北坡登山处有石阶蜿蜒而上,石阶两端有两只石狮守护。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山山部多小树,灌木丛生。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江南的小雪天气,却是赏秋的最佳时节,树叶开始转红变黄,色彩斑斓。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曲径通幽处。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到达峰顶前有处平台,由南坡水泥路开上来的小车便停于此,这里也是观赏屺山西部的最佳地。远处房屋密集区
便是屺亭,有烟囱的地方是屺亭的热电厂。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山的西北部,远处是宜兴和桥镇。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相传古时候,芳桥内有个阳山荡,因为没有遮拦,每到冬天,西北风刮得阳山荡的水浪高三尺,水质混浊得根本不能饮用,当地民众叫苦不迭。到了晋代,阳山荡边上的阳山脚下,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姓周名处,他想要是阳山荡西面有座山把风挡住就好了。一天,周处便到宜兴城南面的铜官山上去挑土来筑山。当他把一担土挑到那里时,忽然暴风骤雨,再也不能向前走了,只能把土担歇下来,等风雨过了再走吧!谁知一直落到天黑还没有停,怎么办呢?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担土就寄再这里,明天再来挑。他便独自空手回家了。到了明天清早,风也歇了,雨夜停了,太阳也出来了,他便兴匆匆地来挑昨天寄在那里的一担土,谁知道这担土已经变成一座山屹立在那里了。周处见了就高兴地说:“我本来挑土就是为了筑山,既然这担土已经变成了一座山,当然很好。”这样,阳山荡的水再也不用混浊了。后来,人们就称此山为“寄山”,意为这山的土是周处挑来寄在那里的。又传,曾有一位叫屺佬的人,在此山修炼成道,故又名“屺山”。后来,人们认为“寄”与“屺”两字谐音,就用“屺山”为名,沿用至今。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山山顶是寺庙建筑,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宜兴北部多为平原,海拔146米的屺山已颇为瞩目。以前往来于宜兴之时都能看到屺山山顶的寺庙。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天宇澄澈,登高望远。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屺山东部远眺,东部是宜兴芳桥地界,也就是屺山传说中的阳山荡所在地。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走进天王殿回望荆溪山水。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第二重殿是幢老建筑,这便是保安寺。从字迹斑驳的殿名上可以看出历经风雨。里面一位老人介绍说这幢建筑近期要拆除了,准备重建新的。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保安寺后面第三重殿是白龙殿。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白龙殿的东北侧还有一座华佗庙,里面供奉着神医华佗。一对母子正在烧香跪拜。寺庙里的一位老人在一旁叮嘱着什么。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美丽荆溪山水,这便是悲鸿先生的故乡。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佛法   禅意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天王殿南,屺山南部下坡道上,一对小夫妻正在欣赏美景。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342省道似一条长龙从屺山东部蜿蜒而过,直奔薄雾中的宜兴而去。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在初冬的阳光中悠然下山,猛一回头,天王殿、保安寺、白龙殿矗立山巅。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怡人的小区、秋后的田野、无名的小庙,历历在目。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竹林掩映中山顶的寺庙。相约明年,三月三,再来登屺山。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累累红果,恰是悲鸿。当初离乡求学时还是一个弱冠少年,历经几十年风雨,终成画坛大家。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顺南坡道路踽踽而行,与山顶渐行渐远。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行人稀少,四周浓重的,是初冬斑斓的色彩。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还有在这片悲鸿的故土上,纷飞的思绪。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在少年时,读过蒋碧微女士写的《我与悲鸿》,从那时起便有了一个少年对于悲鸿先生的对于故园的情感、对于友情、爱情、家庭、事业的一段浅薄的认知。一本书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本书,至今珍藏着。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走过这座屺亭大桥,与悲鸿先生的故居便近在咫尺。


【行走无锡】登宜兴屺山追寻悲鸿先生的足迹
这条武宜运河,是连接武进和宜兴的水脉,水道至今依然繁忙。悲鸿先生的故居就在前方不远处,运河岸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