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2016-08-22 14:11:48)
标签:

旅游

分类: 【姑苏情怀】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艺圃 是一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坐落在苏州市西北的门附近,属于苏州名园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05月25日,艺圃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穿金门而过。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艺圃离阊门或金门近些,但无论从哪里走都会穿过无数的巷弄,好在一路都有指示牌和箭头引导。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按手机里的高德导航,穿金门,便进入了一片小巷弄中,小巷极富生活气息。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艺圃前身是明代袁祖庚所建的醉颖堂。袁祖庚(1519~1590)字绳之,长洲(今苏州)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1)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考核官吏、管理司法的官),四十岁后辞官退隐,在苏州择地建造
宅园,并悬匾额“城市山林”,过隐士生活。明亡后,在清初为明崇祯进士姜埰(号敬亭)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至道光年间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艺圃是苏州现存明式小园林的代表  ,位于苏州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为袁祖庚醉颖堂。四百多年来历经沧桑,主体风格却无多大变化,开朗简练的叠山理水手法以及“闭塞中求敞”、“浅显中求深”、“狭隘中求险”的哲学诉求,至今还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与之谋面的有缘人。艺圃是经过几代人的营建,才成为著名园林的,它有别于其它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园主都是讲气节、有学问的名人。对艺圃有“开山之功”的是明代辛丑年(1541)进士、学宪(相当于今省教委副主任)袁祖庚。袁氏雅洁自好,见官场腐败,强仕之年(40岁)就弃官归隐,还放下斯文,公然经营为主流社会所不齿的“田业”,在当时“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此”的地方,草创了艺圃(当时名“醉颖堂”)。那种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深受后人敬仰。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艺圃的第二任主人是文震孟。文震孟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徵明,祖父文彭、父亲文元发也是著名书画家,而且都有“功名”。文震孟自己还是个状元郎,一直在京为官,秉公为政,廉洁自律,并多所建言,最后官至大学士。他与兄弟文震亨(即《长物志》作者),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中,立场坚定,不屈不挠,始终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受到朝野不少人的拥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文震孟购得艺圃时,还是个秀才,他对已经废圮的艺圃只是略加修葺,改“醉颖堂”名为“药圃”。其后几十年,尽管文震孟的地位愈来愈高,对自己的这所宅园,却从未扩充过一分土地、加建过一楹房屋,基本上保存了“醉颖堂”时期“写意山水园”的特色。文震孟于崇祯九年(1636)罢官返苏,当年秋天逝世于药圃。这时腐朽的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8年后,即1644年,明亡,文震孟兄弟文震亨忧愤而死。之后,药圃就日趋荒芜。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园归山东莱阳人姜埰 ,明末大臣,因直言政治,触怒崇祯皇帝,谪戍宣州卫(今安徽省),未至戍所而明亡,于是辗转寓居苏州。成了艺圃的第三任主人,他改药圃名为颐圃、敬亭山房,1673年,姜埰逝世,姜埰次子姜实节又将敬亭山房改名为艺圃。作为明王朝的遗老遗少,姜埰父子传奇式的经历及誓不事清的刚烈风范,为艺圃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姜氏父子对艺圃的各种景致名称,继续加以富含深意的改易。有的寄托了明显的处世道德,如念祖堂、香草居、思嗜轩。有的暗喻了主人的政治理想,如旸谷书堂、响月廊、朝爽台。其中,“旸谷”指日出,“响月”指应之以月,旸谷、响月,合而为一“明”字;朝爽两字,实际上是“大明”两字分别加了“+”、“×”而已,暗寓了“大明”受到“+”、“×”(显然是喻指刀斧凿痕等暴力)的钳制,表明了对“大明”的怀念以及暗示了艺圃属大明河山的意愿。正因为园主的高风亮节,致使小小的艺圃“马蹄车辙,日夜到门,高贤胜景,交相为重”,成为当时著名的文人活动中心,清初风标劲节的名士大多光顾过艺圃,并为艺圃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极大地提高了艺圃的品位及其价值取向。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后来此园又数易其主,但园名仍叫艺圃。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绸缎同业立为七襄公所。到了民国初,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艺圃变得支离零落,不堪入目。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艺圃被列为苏州市古典园林修复规划项目。在修葺时按“修旧如旧”原则,布局、风格与原貌相近。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艺圃为一颇具明代艺术特色的小型园林,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园布局非常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杂琐碎的因素,尽心顷力于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此园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园林以围墙来分隔,而是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将全园景致尽收限底,是全园最佳的观景点。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今之艺圃范围,占地5亩。园之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以延光阁、博雅堂为主体建筑;南部以水池为中心,假山林木,以自然景物为主。园之西南,过了响月廊,又是一组建筑,自成一体,包括香草居、鹤柴轩、南斋等,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姑苏情怀】艺圃那一池秋水







 






 



                                                                    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