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园集各家名胜园林之长,既突出明清古典建筑特点,又反映江南水乡韵味,园内18座建筑物,桥、廊、亭、榭、码头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湖的四周。
附近的圩墩遗址是至今发现的常州地区最早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距今5000至6000年,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马家浜文化,内涵丰富,为一重要的太湖流域新石器遗址。
再现6000多年前圩墩文明的圩墩遗址博物馆,是整个公园的一大亮点。圩墩遗址博物馆以“常州第一村”为展示主题,将圩墩遗址的文化进行有机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设计不同的展示空间。从陆地转入水中,进而到地下,以多维的景观空间演绎不同文化氛围。通过雕塑组合、结构剖面造景、二维背景结合动态投影画面等手法再现了圩墩人生存的大环境、圩墩人居住的建筑、圩墩人生活的用具、圩墩人聚在一起用餐的场景以及圩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和布置,均由专门研究马家浜文化的浙江大学实施。
圩墩遗址博物馆开放后,将不定期地举办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圩墩的历史与文明。圩墩遗址博物馆试运行期间,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6:00,周一闭馆。市民游览圩墩遗址博物馆,可乘坐开往戚区的8路(文化宫乘坐)、7路、火车站63路公交车前往。
(摘自网络)
展现原始乡野景色。
游船码头。
中华第一橹
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见窥木浮,而知为舟”。开始了最原始、最简单的水上生活,船有了橹,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橹是马家浜先民的智慧结晶,是江南文化的飞跃。橹是长江下游中华文明史的标志。
远眺中华第一橹。
问天
美丽的石塔是科学的严谨与人文浪漫的象征,是远古先民生生不息的崇拜表现。
诞生
马家浜出土的鱼坠外形似蛋,顶有孔,内空,取鱼坠外形做为雕塑,表达马家浜文化与渔猎有着深刻联系,鱼坠外形的石蛋向人们诉说着:一个远古文明孕育了我们的现代文明。
用马家浜原始的鱼标组合成一组雕塑,就像当年马家浜人在渔猎、围捕;篝火之夜,渔歌升天,福祥太平。
石器之岸
石器,远古时代的主要工具。
石器之岸
远古与现代的重叠。
路边开着美丽的花。
湖畔凉亭。
木栈道直通凉亭。
湖畔凉亭
探
湿地
桥
叶
石狮望湖
小石狮是否也懂孤独?
映日荷花别样红,没有太阳,只有江南雨。
掩映在绿色中的桥。
荷叶满塘。
先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比现代人领先6000年。
栈道要通向何方?
睡莲已开放。
圩墩遗址博物馆。
船
心碑
此雕塑从造字起源说明马家浜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脉相承,雕塑采用书法中的篆书为构成元素,将优雅的书法线条与雕塑相结合,体现出雕塑的独特审美品味,彰显出一种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对于现代家庭而言:“家”又体现了尊老爱幼的当代时尚观念。
图腾石韵。
水道寻古。
新绿
我寻不见古,也寻不见自己。
生生不息
一组石鱼以马家浜人崇尚圆为活动轨迹,错落有致,充分特出太湖流域文化发源的主要特征都离不开鱼和水的关系,展现出了江南富足,鱼米之乡的含义。鱼群的游动又特出了这种文化的生机和活力,繁衍兴旺,生生不息的特点。
遗址博物馆。
池塘花开。
端午放假,不开放。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