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评课记录
(2019-05-28 09:15:03)分类: 教研 |
郭葆文老师:王老师这节课令我受教良多,首先是教学环节清晰完整,充分体现了学校倡导的思维课堂模式:创境启思、问题导思、探究析思、建构反思、迁移拓思。这节课亮点很多,每个环节都很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王老师的说课也很精彩。下面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表达一下我个人的感受。首先是导课环节,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裁缝做衣服做小了这一情景,提出同样是三拃为什么衣服做小了这个问题,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感受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度单位 。
石金叶老师:教学五个环节清晰,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最主要的一点是注意细节,注重了尺子上面0的含义,关注学生课上表现,能及时组织课堂。另外对教材比较熟悉,认识大约几厘米,本来是练习中的内容,在课上也有所体现。
李花老师:1.一年级孩子刚接触长度单位,理解比较抽象,王老师让学生感知1cm,接着比划1cm有多长,形成表象认识,然后从生活中找,哪些物品长大约1cm,厘米认识具体化,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王老师引导学生从几到几都是1cm,一般学生都是顺着数说,经引导能够反向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3.王老师注意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学生思维,例:用断尺如何测线段长度,先从0开始到5是5cm,那从几到几还可以表示5cm,学生从1——、从2——、从——3...
从1开始,学生在1的基础上数了5个1cm得6,1+5、2+5、3+5、接着要是知道起点数和终点数,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也培养学生顺思维与逆思维的发展,学生结合尺子和数据,通过数形结合得出数学模型公式,使得断尺量线段更简便。
专家老师:王老师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总结有三条:一是老师基本功好。教育是影响,王老师教态亲切,语言流畅,环节设计清晰。在教育过程中能引发学生思考。二是教学指向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聆听,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参与度高。三是练习准确率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做到了“三动”。动手: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动脑:即思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从认识1厘米,几厘米,到如何量,都能引导学生思考。动口:师生语言,注重总结,注重谈感受。这“三动”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建议:1.让数学与生活贴得更紧;教学中学生对了就过,不要重复。2.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启发孩子提问,会提问了,思维会更深入,更会思考。3.让枯燥的数学幽默起来,让数字生动一些。4德育的渗透再自然一些。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就是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