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学案例
(2017-01-17 14:06:22)分类: 教学随笔 |
《爱的教育》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不高。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尽可能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我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上,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粗浅的探讨。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关于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我着重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爱的教育》中的封面、前言、目录及部分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其中以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故事《小石匠来访》为例,进行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会读一篇文章,进而学会读一本书, 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针对小说以及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生:是的
今天啊,老师就带来了一本课外书,它的书名就是(生看书名)
生:《爱的教育》(师板书题目)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阅读这本书。一起来读书名。带着你的激动之情再读书名。(生读书名)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谈话,学生乐于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渗透浏览方法,了解封面、序言和目录
(一)指导看封面
瞧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2个小男孩在玩雪。
生:小男孩在吃雪。
师:是的,你看到了图片,除了看到图片,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新版新课标指定必读这个词。
生:我看到作者亚米契斯。
师:是啊,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介绍,了解了解他的国籍和主要作品。(生快速浏览阅读作者介绍)
孩子们,你们看,我们从封面上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看一本书,就得从封面看起。
(二)指导看序言
师:《爱的教育》是一本关于爱的书,那么它主要讲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书前面的前言介绍,请快速浏览阅读前言,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快速浏览阅读前言)
请你说一说,你从前言中知道了什么?
生:《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写的。
师:是的,你知道了这本书的题材。
生:我知道有100篇故事。
生:我知道写的是主人公恩利柯身边的成长故事。
(三)阅读书的目录
师:同学门,通过读书的前言我们知道这本世界名著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叫恩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那么它有哪些故事组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书的目录。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和结构。(生读目录)
请仔细观察红色字体,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日记。
师:是的,我们先来看十月份的目录内容,观察内容有什么?
生:我的新同学,我的老师……。
师:再看蓝色字体,你知道了什么?
生: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
(四)师总结方法。
同学们,我们刚才读了这本书的封面、前言、目录、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我们拿到一本书时,首先用的一种读书方法浏览。(板贴:浏览)
(设计意图:通过看封面、目录、前言等方法走近《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指导学生首先拿到一本书的阅读方法。)
三、精读选文,学会浏览
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这个小故事,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浏览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重中之重。)
附材料:“小石匠”来访(12月11日)
今天我很早就起来洗漱了,因为“小石匠”要来我家做客。
几本漫画给他看。他边看边模仿漫画上的人物,做着各种滑稽的样子,学得还真像,把我和父母都逗笑了。
父亲的这番教导,我将永生难忘!
(一)学生自读,师巡视。
同学们,你们读书思考的速度真快,下面我们我交流交流我们的收获,故事讲了谁?
发生了什么事?
(二)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
(三)师生交流交流。(交流故事大概内容、阅读感受。)
师:故事讲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生:小石匠来访我家,我父亲用颜色阻止我檫石灰屑的事。
生:小石匠来访我家,我母亲帮小石匠缝扣子的事情。
生:小石匠来访我家,我们一家人热情对待小石匠的事情。
师总结:同学们真能干,刚才我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默读文章,粗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浏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与说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并通过同桌交流,师生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师总结浏览的作用和怎样运用浏览的读书方法。
四、精读选文
(一)出示精读方法。师生合作读(板贴:精读)
(二)示范批注精读方法
孩子们,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收获了许多感动,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感动。(板贴:边读边想
(三)走进人物,体会情感
1、要求:细细地读《“小石匠”来访》,边读边想,你喜欢谁?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及时在空白处批注你的感受。
2、交流感受
师:请你来谈一谈,你喜欢哪个人物?
生:我喜欢我的母亲,
师:你从那个词感受到的
生:我从立即这个词感受到的。
同学们,是啊,我觉得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小石匠的关爱。是呀,一个“立即”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内心深处对小石匠的关爱。我觉得你也走进了人物,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他抓住关键词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我们找一个近义词代替它
生:马上
生:立刻
师:是啊,像这样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品味语言。(板贴:品味语言)
生:我喜欢母亲。
师:是啊,关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关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一中崇高。一种伟大。
师:你还喜欢谁?
生:我喜欢恩利柯。因为他多才多艺。因为“他边看边模仿漫画上的人物,做着各种滑稽的样子,学得还真像,把我和父母都逗笑了。”
师:“滑稽”是什么意思?
生:好笑
师:抓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就走进了活泼可爱的小石匠的人物内心。
师:你还喜欢谁?
生:我喜欢恩利柯。
师:从那体会到?
生:我从小石匠做鬼脸感受到小石匠的可爱以及多才多艺。
师:我觉得你你抓住人物的行动,感受到了小石匠的天真可爱,已经走进了“小石匠“的的内心。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板贴:走进人物)
师:谁还有补充?
生:我喜欢恩利柯,走进客厅,他又环视了一下,看到墙上那张驼背小丑利哥莱托的画像,就做了一个鬼脸,他的鬼脸谁见了都会忍不住要发笑,我父亲也笑了。
生:是啊,小石匠做了什么?
生:做了鬼脸。
师:你也做个鬼脸试一试(生做鬼脸)
师:多可爱的小石匠啊,抓住了人物表情,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生:我喜欢父亲。
师:你关注到了父亲的行动。走进了人物。
师:你还喜欢父亲的那个方面。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尊重小石匠和尊敬劳动者的父亲。
师:是的,这是描写父亲说的话,是一段语言描写。他说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位尊敬客人,尊敬劳动者的父亲。(板贴:体会真情)
我相信很多人都画了这句话,一起读读。
是的,当你看到一个刚刚劳动归来的人时,不管他身上沾了多少尘土,你都千万不要说‘这个人好肮脏’,你应该说,‘他身上留下了辛苦的痕迹’。
孩子,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还会想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劳动者?
生:我想到了扫地的清洁工人。
你认为他们脏吗?
生:不脏
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
师:你还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建房子的工人。因为有他们。我们才有楼房住。
生:我想到了农民。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吃饱穿暖。
生:我想到了装修工人。
生:我想到老师,老师身上虽然满是粉笔灰,但他们却教会我们知识。
是的,这些人身上留下了辛苦的痕迹,我们不能嫌弃他,而是要
生:尊敬他们,他们是光荣的劳动者。
是的,同学门,我们在读书时,我们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中,还要走出书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像这样的读书方法我们把他叫联系实际。(板贴:联系实际)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要让学生掌握精读文章的方法,学会找重点和让学生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爱)
(四)同学们,故事学到这里,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我想让同学们用上这个句式说两句话。“小石匠”来访教会了----------
生:《“小石匠”来访》教会了以诚待人,热情对待任何人。不能歧视别人。
生:《“小石匠”来访》教会了我要热情对待客人。
生:《“小石匠”来访》教会了要劳动的精神。
生:《“小石匠”来访》教会了要尊敬劳动者,尊敬客人。
……
总结:孩子我读完一本书时,还要及时写一写读后感悟,这样对你的收获就更大。(板贴:读后感悟)
(设计意图:我让学生总结这次阅读课中有哪些收获,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和阅读成就感,指导学生及时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书心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五、采蜜本
(一)同学们,这就是爱的教育,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你们的收获可真大,如果能把把它记在读书本或者读书卡上就更好了,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采蜜本”卡或采蜜本,你们都是辛勤的小蜜蜂,这成果就好比花蜜。
(二)示范采蜜本填写。写读书卡指导
(1)书名,篇名,作者
(2)文章主要内容
(3)好词佳句 (4)感受体会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读完书后及时总结,回顾文章内容,反复吟诵品味语言,达到真正读懂整本书的目的。)
六、总结课外阅读方法并朗读课外阅读方法
1、浏览阅读封面、前言、目录。
2、快速浏览默读,边读边想主要内容。
3、细细精读,走进人物、体会真情,品味语言。
4、把自己感动的地方画下来,边读边想、及时批注,并联系实际想一想。
5、摘录精彩词句,写写读后感悟。
(设计意图:有效归纳整合读书方法,重方法,让学生真正牢记读书方法。)
七、布置作业:用今天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去阅读更多关于爱的故事
如:1、《爱的教育》中的其他故事2、美国作家E.B. 怀特的《夏洛的网》。
3、曹文轩《草房子》4、《中国孩子情感日记》
5、《影响孩子的101个感恩故事》
(设计意图:多种课外书型,激发兴趣,运用读书方法,学以致用。)
板书
《爱的教育》
阅读方法指导
浏览
及时批注
案例反思:
这堂课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本课着重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爱的教育》,重点介绍浏览和精读一本书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同桌交流、师生交流、自读自悟等方式,遵循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一、教学中自认为较成功的地方:
(一)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通过导入和封面前言目录介绍,学生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激发了阅读的兴趣。《爱的教育》美绘典藏版切合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爱读,会读,能读。
(二)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教给了学生阅读一本课外书的方法。
从介绍书的封面,到序言再到目录,从主要内容入手,感受阅读的乐趣,无形中学会浏览一本书的方法:读封面——前言——读目录。
这节课以《“小石匠”来访》来做例子进行浏览和精读方法的课外阅读指导,对人物进行品读,边读边想,及时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且谈自己的感受。引领学生走进人物,体会真情,品味语言、联系实际,渗透“浏览和精读”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填写采蜜本,指导学生及时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书心得。
(三)注重了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同桌交流,师生交流等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效果明显。
(四)训练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当教学进入尾声,让学生写一写《“小石匠”来访》教会了我什么,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因为有了很深的感悟,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写得很快。
二、不足之处:
(一)教学语速过快,示范批注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的点拨不够,要让学生联想自己和周围环境。
(二)在指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时,如果能对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小结会更完美。
(三)指导学生写作的篇幅不够、要求不高。
总而言之,这堂课最要的成效在于,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边读边想和写作能力。